近日,娱乐圈里最引发热议的“嘴笨”事件,非马伊琍莫属。一个月前,她在新片《花样少女杀人事件》的宣传中,一句“母女关系中带有雌性竞争成分”的表述,迅速点燃了网络舆论的火药桶。网友们顿时分成两大阵营:一边斥责她“当妈不称职,怎么能跟女儿竞争”,另一边则认为她的说法颇为现实,直击家庭关系的本质。
这场风波的起因,实际上可以追溯到马伊琍在白玉兰颁奖礼上的“端水翻车”现场。当时,宋佳凭借一段掷地有声的讲话震撼全场,她诚恳地表达了对演员职业的尊重与敬畏:“好演员如同种子,只有深扎于土壤,才能获得观众认可的养分。”这席话赢得了现场观众与弹幕的一致称赞,纷纷刷屏“格局打开”。
而轮到马伊琍发言时,场面却尴尬异常。她或许未准备充分,或是临时背错了稿子,表现得机械且重复:“每位女演员都很棒……男演员和配角也都很棒……”网友看到她这种不停重复毫无新意的话语,纷纷吐槽“怎么连换个词都不会,端水都端不好?”最令人惊讶的是,她还突然强调自己是上海人,称期待白玉兰奖能绽放光彩,这突兀的转折让现场气氛变得滑稽,网友调侃她生怕观众忘了她的“上海身份”,仿佛在主持一场尴尬的脱口秀。
不少网友直接指出,马伊琍的这场表现让人联想到曾经因口误频出的主持人朱丹——那时朱丹频频把嘉宾名字叫错,从“娜扎”变成“热巴”,从“林允”喊成“允儿”,因此被戏称为“主持界黑洞”,最终事业一落千丈。如今马伊琍的表现,仿佛朱丹“附体”,令人唏嘘。
然而,这次白玉兰的表现不过是序幕。真正引爆话题的是,马伊琍在新片宣传现场那句“母女关系里有雌竞成分”的言论。雌竞,这一词汇源自生物学,指雌性个体为争夺交配权而展开的竞争,硬生生被马伊琍用来形容母女间的情感纠葛,不免让记者和网友一头雾水。网络上迅速炸开了锅,纷纷质问“这是一个母亲该说的话吗?”甚至有人调侃说,朱丹都该喊马伊琍“祖师爷”了。
尽管“雌竞”这词本身带有刺痛感,放在母女关系中更显尖锐刺眼,但深究马伊琍的完整采访内容,却能发现她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更为复杂且细腻的观点。她强调,母女之间应明确“自己才是主体”,母亲需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否则女儿很可能会复制母亲曾犯的错误。她还说:“女儿不需要一个牺牲自我的妈妈,她们需要一个活得漂亮的榜样。”这句话直击了许多中国家庭的痛点——无数母亲把全部心力奉献给孩子,最终却养出了一个重蹈覆辙的“另一个自己”。
事实上,马伊琍过去也曾是典型的“牺牲型妈妈”,但现在逐渐转变为“朋友型妈妈”。她和两个女儿之间不仅是平等对话,甚至女儿们还能对她的择偶标准提出建议。她从控制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转向尊重和放手,这种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难得的转变,彰显出她育儿观念的成熟与智慧。
这份智慧并非偶然。早在经历了轰动全网的婚姻危机时,马伊琍就表现得游刃有余。文章出轨曝光时,马伊琍正值小女儿哺乳期,大女儿只有六岁。一句“且行且珍惜”引发全网质疑她软弱无力,却鲜有人看到这背后的深谋远虑——她在等待孩子成长,等待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独自撑起家庭。随后,她一边重启事业,从《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到《繁花》里的玲子,用作品证明“离开男人也能活得精彩”,一边默默为孩子们铺路,陪大女儿参加舞蹈比赛,保护小女儿免受镜头侵扰。
2019年,当姚笛官宣结婚的第二天,马伊琍果断宣布离婚,并成功争取到两个女儿的抚养权。那时网友才恍然大悟:这绝非妥协,而是长达五年的精密布局。
离婚后的生活,马伊琍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49岁的她,不仅要应对大女儿步入青春期的叛逆,小女儿的成长烦恼,还要与自己的更年期抗争。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尤其是在单亲家庭里,母女间的拉扯尤为显著。熟悉她的人知道,马伊琍一直努力平衡生活:为了不缺席女儿成长,她推掉了无数片约;为了尊重女儿的想法,她允许她们参与自己的感情生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伊琍从未在孩子面前说过前夫一句坏话。甚至文章出演话剧时,大女儿也会到场支持,演出结束后牵手上台致谢。节假日,女儿们还能跟随父亲回老家,而马伊琍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父女温馨合影。这种健康的亲子关系背后,隐含着她的理解与成全。
归根结底,马伊琍“雌竞”言论引发的争议,折射出的是中国家庭的普遍困境。社会常常期望母亲完美无瑕地奉献自己,却忽视了她们也是普通人,会与孩子较劲,会在拉扯中学会放手。马伊琍或许用词不当,但比起纠结她的表达,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何我们宁愿逼妈妈们说“漂亮话”,却不愿听她们吐露“真心话”?毕竟,每位母亲都有词不达意的时刻,只是大多数人连说出真话的勇气都没有。
(信息来源:张子枫、马伊琍母女出演新片《花样少女杀人事件》定档消息、《唐探》后张子枫再演“恶女”报道·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