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淑芳,曾是京剧舞台上炙手可热的明星,那个曾以“小常宝”一角深受观众喜爱的女子,30多年前却选择在事业巅峰时与30多名骨干演员一起“滞留”美国,从此背负上了“叛徒”的骂名。时光流转,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她再次回到中国,令许多人产生了疑问:当初她为何决意离开国内远赴美国?如今又为何选择回归故土?
1944年,齐淑芳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是清朝末期的老生名家,父亲则是民国时期的京剧名角,母亲同样是一位资深戏曲艺术家。自小生活在如此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齐淑芳展现出了不凡的京剧天赋。长辈们日常练功时,她总是静静站在门后偷看,短短几分钟内便能将音韵模仿得惟妙惟肖。她的兄嫂看到她的潜力,决定将自己毕生的学艺心得倾囊相授,而齐淑芳也不负众望,学习起来异常勤奋,进步神速。她的父母为之骄傲,称赞她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
当小淑芳的基本功逐渐扎实后,父母带她参加了吉祥剧院的演出。吉祥剧院在当时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剧院之一,齐淑芳一登台便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满堂彩。她精湛的演技甚至令京剧大师梅兰芳也赞叹不已,认为她将来必成大器,成就不在自己之下。正是在那次演出后,齐淑芳的京剧之路彻底迈上了巅峰。
1958年,14岁的齐淑芳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京剧的深厚热爱,考入了上海戏曲学校。在那里,她的才华迅速引起了当代京剧大师龚云甫的注意。龚云甫对她极为欣赏,很快收她为徒,带领她深入钻研京剧艺术。几年后,齐淑芳首次在北京登台,她的表演婉转动人,既展现出少女的灵动,又融入了大气的韵味,赢得了观众和同行的高度评价。无论是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她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
1968年,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齐淑芳饰演了“小常宝”这一角色,凭借其灵动的表演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成功塑造了这一经典形象,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京剧演员。正是在这段学习和成长的日子里,她结识了京剧指挥龚国泰,两人因共同的艺术追求走到了一起,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8年。齐淑芳接到了来自美国的邀请,带领剧团赴美演出。初到美国时,京剧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场场座无虚席。齐淑芳被成功的喜悦所包围,渐渐地产生了留在美国的想法。虽然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但美国的优越条件和日益开放的艺术氛围使她觉得自己能够在美国实现更多的艺术梦想。她决定与剧团留在美国,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国内的巨大反响。
回国的消息传来后,齐淑芳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纷纷指责她背叛祖国,认为她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对祖国的责任。她的丈夫龚国泰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频繁与她联系,劝说她归国。然而,齐淑芳坚持认为,自己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帮助京剧在美国扎根,便毅然决然地与龚国泰断绝了联系,开始在美国推广京剧艺术。
可现实远比她预想的要残酷。在美国,京剧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观众多是为了新奇而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出的上座率逐渐下滑,剧团的经济状况也日益严峻。为了维持生计,剧团成员不得不兼职做一些餐馆服务、清洁工作,甚至沦落到街头卖艺。就在她几乎陷入绝境时,著名钢琴家殷承宗伸出了援手,帮助她重建剧团,并争取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齐淑芳的剧团终于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在美国培养京剧学生,甚至将京剧带到了百老汇的舞台。
尽管如此,齐淑芳的选择依然充满争议。无论是在美国取得了一定成就,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京剧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她始终无法摆脱外界的质疑。2011年,当她带着剧团回到中国,参加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时,再次引发了激烈的舆论反响。有人认为她是为了捞钱回国,也有人认为她是想要归根落叶。然而,对于外界的质疑,齐淑芳始终保持沉默,专注于自己的演出,凭借实际行动回应着所有的非议。
齐淑芳或许曾伤害了许多深爱她表演的观众,但我们无法否认,她是真心热爱京剧的,并且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一艺术。若当年她能够在中国静心磨砺,或许今天的她,早已成为第二个梅兰芳,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