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这剧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照样是古装剧里的扛把子。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隔三差五就想拿出来重温一遍。剧里的大男主梅长苏,十二年后回到金陵城,最终要斗的大 boss 就是梁帝萧选。梅长苏费了老鼻子劲,总算达成了心愿,可仔细琢磨琢磨,梁帝这人设,其实压根站不住脚。
梁帝是大梁的老大,当年梅岭惨案,七万赤焰军冤死,祁王被害死在牢里,林家满门抄斩,全是他干的好事。梅长苏原本是林殊,当年在梅岭侥幸活了下来,改头换面成了梅长苏,回来就是为了给家族和赤焰军翻案。他化名苏哲,以 “麒麟才子” 的名号在金陵城搅弄风云,利用太子和誉王的矛盾,抓住梁帝多疑的性子,一步步实现目标,还把靖王推上了皇位。
当初看的时候没觉得啥,可重温多了,就发现剧情逻辑上有不少问题。就说梁帝这人,当年忌惮林家功高盖主,怕祁王势力太大,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灭了。可林家倒台后,他也没把朝堂局面搞好,等梅长苏回来时,朝廷都被太子和誉王分成两半了。
朝廷六部,太子和誉王各占三部。表面看像是梁帝在搞制衡,让哥俩互相掐,可仔细想想,这合理吗?六部管着大梁的方方面面,是皇帝掌权的关键,结果全被俩儿子分了,这不等于梁帝被架空了吗?一个被架空的皇帝,还有啥权力节制别人?还咋彰显自己的威严?他整天喊着要集中皇权,却任由六部落到别人手里,这操作实在让人想不通。
要知道太子和誉王都不是善茬,尤其是誉王,野心大得很。真要是撕破脸,分分钟就能把梁帝拉下马。所以说,让这俩人瓜分六部,剧情安排得也太不合理了。
再说说兵权的事。当年因为忌惮林殊,就制造了梅岭惨案,可为啥又放任穆王府做大呢?霓凰郡主手里握着十万精兵,一直屯在南境。穆王府差不多就相当于藩王了,当年林家势力刚起来,梁帝就坐不住了,现在穆王府这样,他咋就没反应?
想当年穆王爷去世,只留下年幼的霓凰郡主和弟弟,这正是收兵权的好机会,可梁帝愣是没动手。眼睁睁看着霓凰成了没人能替代的女将军,她弟弟穆小王爷也长大了,这十万精兵还不归皇帝直接管。真要是穆王府想谋反,梁帝估计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这也太说不通了。
朝廷六部不在自己手里就算了,兵权还被分得七零八落。靖王常年带兵在外,手里肯定有军权;谢玉是一品军侯,手握兵权;就连负责京城安全的巡防营和禁卫军,好像也不是梁帝直接控制的;庆国公也是军侯,却听誉王的。那梁帝手里有啥?就只剩个悬镜司了。可悬镜司主要是收集情报、监控官员的,结果呢?把皇帝监控得被架空了,说出来都像个笑话。照这样,梅长苏哪用费那么大劲,直接挑唆他们内讧,梁帝就得乖乖听话,翻案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总觉得梁帝这人设立不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其实吧,一部剧能成经典,细节上难免有瑕疵,可这些关于权力分配的漏洞,确实让人看的时候忍不住琢磨琢磨。或许正是因为这些 “不合理”,才让梅长苏的复仇之路更显艰难,也让剧情更有张力吧。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梁帝真像个合格的掌权者那样把权力攥得死死的,梅长苏的故事,恐怕就得换个写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