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崩溃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他的信仰在他面前崩塌,原本相信的事情彻底被推翻,原本熟悉的事情露出来真颜等等。或者说原本掌控全局的人,现在却被变成了一种客串,原本在自己领域内耳熟能详的事情,转眼之间就成了虚幻。颠覆之后,很难不崩溃,然而崩溃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被颠覆,也有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空虚。
今天推荐《窃听大阴谋》,本片讲述的就是一个人崩溃的全过程。哈里开了一家侦探公司,他的主营业务就是打探消息,而打探消息的核心就在于使用监听设备。哈里的监听设备堪称一流,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活,需要他在广场上监听两个青年男女。哈里用尽浑身解数终于在技术上有了突破。然而这种技术上突破让哈里在生活中却显得捉襟见肘。
长时间的侦探工作让他养成了偷听别人秘密的习惯,然而这个习惯让哈里身遭厄运。他所监听的两个人在哈里看来是弱者,他们很快将要身处陷阱之中,哈里一方面想要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哈里良心上却受到了谴责。见死不救是所有正常人无法越过的门槛,这个时候,哈里开始有麻烦了。
《窃听大阴谋》讲述的就是一个人崩溃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本片上映的年代就显得尤为刺眼,为什么刺眼呢?原因在于时代背景。冷战期间,关于各种阴谋论喧嚣呈上,而身处其中的美国和苏联两国的人民们都是受害者,哈里表面上是一个侦探公司,但暗地里使用的方式却是冷战期间最司空见惯的方式——监听。监听对于被监听者来说有两种反应,一种反应在于被监听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听,因此,他可能是快乐的。而一旦意识到了自己被监听,那么被监听者就会在神经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从而走向崩溃。
而对于监听者来说,自己也会受到一种煎熬,因为人毕竟是人,人不是机器,因为人有感情,所以在监听过程中会有着情绪的变化。对于哈里来说,对于监听者来说,一方面,窥探别人的隐私很过瘾,另一方面,就容易陷入到哈里的这种绝境。一旦窥探到了别人的生死攸关的秘密,这一切还会很刺激吗?哈里之所以在最后面临着崩溃,原因在于他经历了见死不救的煎熬。这是击溃哈里精神的元凶。
而在冷战期间,这样的监听不论在美国还是在苏联,都是司空见惯的,哈里的崩溃意味着监听者良知未泯,然而良知未泯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在道德上有着各种完善的储备。哈里崩溃来源于良知未泯,但良知未泯带给他的影响不过寥寥,真正让他崩溃的在于哈里面临着自己信仰的崩塌。
在预料到自己即将见证一场杀人案,但是却无法做出来任何回应的时候,哈里首先是震惊的,然而当真正的真相摆在自己面前之后,哈里就彻底地崩溃了。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不过是别人的棋子,原来自己认知的真相不过是被别人反向利用。哈利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最终崩溃了。
这一点类似于信仰的崩溃,这并不是罕见的。就比如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就有这样的效果,原来苏联的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被说成是谎言之后,一部分人信仰就崩溃了。而在当代,当美国的一些行为彻底的撕破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面具之后,崇拜美国的人就崩溃了。这种崩溃有着相似性。更多的源于一种理念,哈里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的执行者,然而理念的操控者毕竟是人。
当哈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之后,自然是需要工作给予自己一种安慰的,这种安慰并不仅仅是如同女人那样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为在生活中,哈里是失败的,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什么都没有,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集中在工作当中,一旦工作无法给与哈里一种支撑,哈里就会崩溃。
影片的最后,哈里呆坐在自己的房子内看到眼前的一切全部崩塌,他自己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这种崩塌使得哈里第一次成为了一个被监听者,原本处于支配地位的哈里,第一次成为了被支配的对象,这种身份的转换使得哈里彻底的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这就如同监听者被放在了阳光下之后的反应是一样的。当哈里失去了工作的庇护,失去了自己的伪装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崩溃了。
而前文提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伪装可以让一个人感觉到安静,但是伪装毕竟是伪装,伪装除掉之后,剩下的是什么?或许是一个人无法且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伪装,每一个人都有无法去面对的东西,一旦这些东西被暴露出来,那么击溃这个人就很容易。活下去的理由有很多,如果仅仅靠着一种理由生活,则很难应付人生这个大难题。他怎能不崩溃。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