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那个夏天,我和哥哥一起在工厂俱乐部里看了一部国产动作片——《神龙特技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特技队员的日常,和香港武打片里的龙虎武师差不多,充满了高难度的动作戏和替身表演。剧情已经模糊不清,但我记得片中有段对话特别深刻:为了完成压轴的高难度特技,主角准备从8楼跳下,问“几楼?”回答“8楼”。结尾处,范冬雨饰演的特技人从8楼纵身跃下,镜头反复播放他摔落灯箱后摔在地上的瞬间。虽然被多人搀扶,最终仅是腿部受伤,我一直觉得这简直是奇迹。哥哥解释说,跳在灯箱上缓冲了冲击力,否则不可能只受轻伤。多年后再看,特技显然用了威压线。
说起来,范冬雨这位跳楼的特技演员,我其实早在1986年就跟哥哥一起在市里某影院看过他演的电影《大上海1937》。那部电影里,他饰演日本军官佐佐木,还有董子健的父亲董志华,饰演“小刀杨藩”。记忆最深的是里面那个光头反派横练,手持类似保定铁球的武器,在战斗中将铁球扔向墙壁反弹击敌,画面极具冲击力。
同年1988年,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虎胆龙威》系列首部上映,虽然具体哪年我看过已经忘了,可能是在工厂闭路电视或录像带上。影片讲述纽约警探约翰·麦克莱恩(布鲁斯·威利斯饰)前往洛杉矶与妻子团聚,遭遇恐怖分子占领大厦,他孤身奋战,利用大厦环境逐一击败歹徒。情节已淡忘,印象最深的是麦克莱斯光脚赤足在满地碎玻璃中艰难行走,只能用布条缠裹双脚代替鞋子,这个细节让我想起成龙的《城市猎人》,两部电影里主人公都因意外饿肚子,游走敌人身边。
1992年,周润发与梁朝伟主演的《辣手神探》是我当时通过工厂闭路电视或录像带看到的。故事设定在明心医院,警方锁定医院为非法军火集团据点,黑帮持枪劫持人质,医院成战场。周润发抱着婴儿奋力突围,最终剿灭匪徒。那个时期,我也曾疯狂迷恋卫斯理的小说,尤其是《大厦》和《怪物》两部,均围绕高楼大厦展开。前者讲述一座新大厦电梯无限上升,进出者或死或失踪,背后涉及异度空间科学研究;后者则疑似电梯吃人,调查发现电脑病毒导致大厦设备失控,仿佛计算机产生了意识,掌控一切。这些故事和电影都与大厦、密闭空间的神秘氛围紧密相连。
说到娱乐,小时候和哥哥去过公园的游艺厅,可能是紫竹院或陶然亭,我们在那里接触了经典街机游戏《青蛙过河》和《小偷偷文件》。这款游戏主角是个“小偷”,在大厦各层穿梭,利用电梯(直梯和滚梯)避开敌人,还能开枪攻击电灯,电灯被击中会熄灭,令敌人陷入黑暗,被砸中。游戏里的子弹像胡萝卜,有时敌我对射,子弹相抵消失。红色的门是要去窃取文件的目标房间。后来这游戏被移植到FC、GB甚至GBA上,画面风格有所变化,但核心玩法依旧精彩。
第一次坐电梯对我来说也是高中后才敢尝试的事,连我妈妈第一次乘电梯时都紧张得抓着我。早期我国的高楼电梯经常只停半层,住户要上下半层才能到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写字楼,虽然楼层不高,但也有电梯。和同事开玩笑玩电梯整蛊:当有人在B层按乘梯键时,我会在电梯里不停按关门,制造电梯不在B层停的错觉,逗得楼下人惊讶。
1998年,我买了土星游戏机,虽然游戏不多、3D画面有限,却深深爱上了它。土星继承了MD时代的街机精神,口号是“把街机搬回家”。我在它上面玩了无数街机游戏:《吞食天地》《热血亲子》《海底大战争》《花小路大作战》……后来又发现一款叫《电梯大战归来》的横版射击游戏,场景丰富,不局限于大厦,画面和玩法进化巨大。游戏有开场动画,三名可选角色各具特点:帅气男主攻防均衡,速度快;女主攻击最高但血量少;壮汉血厚但速度慢。游戏支持双人合作,我和哥哥玩了无数遍,甚至能倒背如流。
细数从FC、MD、SS到DC,双人合作游戏越来越少,PS2上的《真三国无双2》算是少数几款能和朋友开心玩耍的作品。如今游戏画面越发精美,却合作人数日渐稀少,或许是因为游戏容量越来越大,趣味性反而减弱,亦或是年岁增长,变得更喜欢单机体验。
2022年,Switch平台上史艾推出了《电梯大战归来》复刻版。想到当年风靡一时的太东竟被史艾收购,心里颇感唏嘘。我拉着女儿一起玩这款游戏,重温那句广告词:“就是这个味儿。”
多年后,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在街机厅看到那个被我叫作“小偷”的小人,双手插兜从容游走于电梯间,穿梭于大楼各层特工之间,酷炫至极。还有那次在街机厅,身材矮小的我只能挤在人群中看哥哥玩游戏。他说:“等会儿咱俩一起玩,我负责方向,你负责射击。”就这样,我们合作玩了《电梯大战》和其他射击游戏。我往往顾不上看画面,只顾着拼命按按钮,脸都拍红了,那份专注和兴奋,至今难忘。
写下这些回忆,心里却觉得文字平淡,像流水账般无波无澜,表达的感情却是真实流淌的。也许这就是我的写作风格吧,随性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