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片时,我被豆瓣上一条超火的短评直接吊了胃口,印象深刻到不行。那评论写得:“前30分钟比《小时代》还烂,结果最后30分钟比奥斯卡最佳影片还精彩!”看完后,我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片绝对是部独树一帜、特立独行的cult神作!深入扒一扒幕后故事,发现这部电影堪称影史传奇。
先说剧情:开场设在郊外废弃工厂,剧组正紧锣密鼓拍摄一部僵尸片。导演日暮隆之追求极致真实,女主松本逢花的演技却让他火冒三丈,吼得演员们拍了42遍都不过关。休息时,工作人员晴美给松本和饰演僵尸的神谷和明讲述工厂二战时期的恐怖往事。
突然,一声巨响打破平静,一名工作人员瞬间变身僵尸,疯狂啃咬剧组成员,大家吓得四散奔逃。导演日暮却像发了疯似的举起摄像机,兴奋喊着“摄影机不要停”,全情投入拍摄。
接下来的30分钟,镜头跟随剧组人员惊恐逃窜和血腥屠杀,一镜到底呈现混乱场面。最终胆小的女主演成为唯一幸存者。
这段长达30分钟的手持长镜头,原本被视为导演“炫技”的标志,却拍得“惨不忍睹”:画质差,镜头晃,假血浆廉价,演技尴尬,服化道粗糙,穿帮频频,剧情莫名其妙……
但画面一转,现实世界浮现:前面那一切只是现场直播僵尸片的内容,是个戏中戏。后半小时讲述的是僵尸片的筹备、制作与拍摄全过程。
一个月前,日暮隆之接到拍摄一镜到底现场直播僵尸片的邀请,对他这个落魄导演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开拍后状况连连:化妆赶不上,演员尿急、醉酒、忘词、罢演、耍赖,摄像师跟丢镜头,现场乱成一锅粥。但直播不能停,摄影机不能停,只能临场发挥,笑料百出。
拍摄高潮时,大摇臂坏了,眼看最后镜头泡汤。关键时刻导演和演员们叠罗汉搭起5米高“人体摇臂”,导演女儿骑爸爸脖子,高举摄像机,完美收官。
300万日元(约15万人民币)的成本是这片最有话题的标签。导演坦言,演员片酬不到预算三分之一,许多演员是友情出演。
仓库场景只给8天拍摄时间,三十分钟一镜到底镜头拍了六次,化妆手忙脚乱,演员卡壳,摄影师晃动……但这些意外成了拍摄日志里的生动注脚。
第五次拍摄最完美,导演却果断“封存”——他坚持保留那些无法复刻的瑕疵,因为真实的瑕疵才是灵魂,太完美反而失去烟火气。
影片起初只在日本一家86座小影院放映,低调试水却引发轰动。口碑迅速发酵,场场爆满,票一上市秒光,观众纷纷要求加场,迫使发行方扩大放映。
靠着观众自发传播,这部定位小众、目标观众仅5000人的电影,上映三个月后观影人数破百万,跻身全国票房前十,完成逆袭。
影片有笑有泪,尴尬即兴对白、乱入的“已死”演员、边大号边化妆的尴尬,假肢满天飞,摄影师乱撞……后半小时精彩绝伦,笑中带泪。最后的人体摇臂场面又让人笑着笑着鼻子酸,被日漫式燃感彻底点燃。
有人说这是献给电影的情书,我倒觉得这更多是人生态度的写照。片场里醉倒掉链子的男配角,偶像包袱沉重的女主,小牌耍大牌的男主,唯利是图的制片……除了导演一家,其他人鲜有对艺术和电影的热爱。
真正让我动容的,是面对讨厌却必须做的糊口活,面对无奈的庸碌生活,面对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总是事与愿违的命运,我们没有时间迷茫、抵抗、哭泣,来不及反应就被推入现实。
既然如此,作为无名小卒,不如别纠结人生意义和高尚价值,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像场现场直播电影,没有重来,意外猝不及防。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鼓起勇气,提起干劲,直面刁难和波折,拼尽全力后你会发现,自己冲撞出来的人生并不如想象中苛刻,反而给了自己宽容与底气。
手忙脚乱,慌乱笨拙,没远见也没大志,小人物的人生本荒诞滑稽。但正因如此,我们奋力冲刺的模样,才那么有趣、痛快、感动。
这群平凡愣头青聚在一起,混沌世界顿时燃起名为“奇迹”的顽强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