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大鹏的作品情有独钟。《缝纫机乐队》和《年会不能停》都为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此次,大鹏导演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了电影《长安的荔枝》,不仅呈现了一场“先吃为快”的荔枝盛宴,更是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唐背景下的“大挑战”。
荔枝果实,刚刚成熟之时光彩夺目,几日后却香气渐去,味道也随之变化,本是人尽皆知的显而易见之理。然而,到了片中的大唐,这道理似乎被淡忘了。无论是圣人的随意言谈,还是贵妃的一句闲聊,当鲜美的荔枝变成烫手山芋、人人避之而不及时,一个“背锅侠”和一位“倒霉蛋”应运而生。于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小吏便上演了一出“荔枝鲜”变“荔枝煎”的职场变形记,拉开了他在盛唐之下的搏命之旅,从“馅饼”变成“陷阱”。
作为暑期档的华语大片,这部影片不仅把原著小说进行电影化,更是大鹏导演创作生涯的新高峰。惊心动魄的设定和场景转换不胜枚举,而人物刻画更是细致入微。大鹏在影片中饰演的李善德,从年轻时初入长安的雄心勃勃,到十八年后遭遇人生的波折,令人唏嘘。当成功购房的喜讯和掉入“荔枝煎”职场陷阱的噩耗在同一天降临时,那个实现了“职场996”梦想的人,瞬间成了人人避之而远的“荔枝使”。作为现代观众,我对此深感共鸣,这不仅是虚构角色的遭遇,更是当今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无奈。
从岭南的壮观队伍,奔腾而来的云与月,到独自冲入宫墙的英勇骑士,影片在场面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倾国之力孤注一掷的紧张与宴席上的轻描淡写相对照,更令人感慨。在宴席上的那只又伸又缩的手,正如刘德华饰演的右相所说的“味道也就那样”,成为这场劳民伤财闹剧的巨大讽刺。这生动描绘了“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的景象,反映了底层员工在职场中周而复始的辛苦与无奈。影片结尾,李善德在“掀桌”后获得了一家流放千里的“因祸得福”,而大唐的繁华也随之倾覆,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古谎言,仿佛成了一种荒诞的真相。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一个被迫“背锅”的小吏,挑战时间与空间的极限,经历无数艰辛与险阻,冲出火焰与刀光剑影。他所运输的,不只是一颗颗鲜红的荔枝,而是荒诞要求下的绝地求生。无论是小人物拼死一搏,还是大人物随口而出的指令,当那位满头白发、独骑入宫的身影出现时,身后飘扬的火红木棉花随风洒落,带来的正是小人物在夹缝中生存、向死而生的奇迹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