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随便说说,现如今的超人可不止会飞翔,还得懂得“政治正确”这套说辞。最近,首批试映的《超人》(原名《Superman》)反馈热议不断,网友们分成了两派。一边在欢呼:“DC的新希望来了!”而另一边则冷嘲热讽:“这可不是在拍电影,这是在上政治课。”
DC这次的赌注牢牢押在了“温柔、善良、移民”这些关键词上,观众们心里却开始犯嘀咕——超人究竟是为了拯救世界,还是在拯救DC自己呢?
说到重点,这部重启的《超人》由詹姆斯·古恩执导,David Corenswet担任新任氪星遗孤,形象复古气质温厚。至于Krypto(没错,是超人的狗狗)也盛装出席,飞天卖萌两不误。试映后不少媒体感叹“真香”,甚至把它称作“DC的复活符”。
影片融合了幽默、科幻以及大量人文关怀,打破了过去DC那种“阴沉脸、哲学对白”的疲惫模式。但别急着拍手,有些观众感动得落泪,有些却已经皱起了眉头。
问题来了:观众为何争论不休?
因为这部影片将“移民”二字深深印在了超人的额头上。詹姆斯·古恩不避讳地表示:“超人是个移民,承载的是异乡人的痛苦和责任。”听起来像是一篇TED演讲的标题,但这种设定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过于直白”。
在当前美国的政治氛围下,一些保守派媒体开始抨击:“这简直是在用超级英雄进行政治宣传。”甚至有人喊出:“你们毁了我们的童年。”
而另一方面,进步派观众则欢呼不已:“终于不是那种只会打怪的大块头了!”
DC这波是要打情怀牌,还是想要运用种族多元的营销策略?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争议等于流量。
这一套路并不陌生,从《小美人鱼》到《魔戒》美剧,主角设定一旦更改,争议便自然而然地升温,社交平台立即活跃。
DC显然擅长“社交媒体引爆术”,而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超人的故事。说到片中另一位角色——飞天狗Krypto,你以为它只是个宠物吗?那你就太小看DC了。
这个角色是今年暑期档的“周边收割机”,它的飞行速度比人快,台词比主角还多,表情更是情绪管理专家。换句话说,它简直就是为短视频平台量身定做的流量吉祥物。
不夸张地说,许多观众在首映后立刻去搜“超人狗毛绒玩具预售链接”。而反派Lex Luthor这次也变成了“硅谷疯狂富豪”,明目张胆地讽刺科技巨头和AI霸权,真是恨不得在片尾加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一切都表明——这部电影可不是献给童年的超人,而是专为“焦虑的大人们”量身打造的心理疏导片。
所以,你问我值不值得一看?这就要看你是哪种观众了。但是也别忘了一个事实:詹姆斯·古恩是否能够救活DC,仍然要看他拍的是超人,还是“超级政治人”。
那么你觉得呢?现在的“超级英雄电影”,应该承载现实议题吗?还是说我们只想看超人一拳打爆外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