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完《脱友2》周五晚的直播,我脑子里就盘旋着一句话:这节目,其实是在看谁能最先安抚好观众的情绪。
李宇春顺利留下,王小利则摇摇欲坠,三位女选手纷纷陷入尴尬局面——这,都是一道题的不同回答:“先说点我喜欢听的,再谈你想表达的。”
最爆炸的故事来自王小利。她第一场把45岁不婚不育的生活活成了爽文,弹幕刷屏“我老了也要这么活”;可第二场讲起家里重女轻男,反问“为什么要公平”,现场气氛瞬间降温,投票形势瞬间难看。她并非段子输了,而是“爽点”没抓住:观众渴望她继续怼天怼地,她却突然软化成亲情柔软,像汽水冒气没了,现场瞬间冷场。
情况和她类似的还有那位大国手。去年,她把“穷”这件事讲成了一篇带哲学感的幽默论文;这回一开口谈男朋友,弹幕就飘过“别恋爱脑”的警告。她话还没说完,评论区已炸锅:穷人到底有没有权利谈恋爱?她想表达“纠正偏差不能过头”的理念,观众却只想听“狠狠吐槽恋爱脑”。好比把一瓶高级香水洒进菜市场,味道没错,场合不对。
王颖的遭遇更惨。刚吐槽男友不做家务,紧跟着说“但他陪我切过乳腺”,现场瞬间静了。原本准备怒骂的观众,一秒被糖塞嘴,情绪找不到出口,最后票都投给了对面讲“群面牛马”的侯智元。
喜剧的残酷就在于:谁先心软,谁就被淘汰。
把这三场演出放一起看,有个怪现象:越真实的选手,观众反而越警惕。王小利坦言“靠父母养活,但妈妈为我骄傲”,大国手讲“恋爱中依然保持清醒”,王颖说“他其实挺好”——全是生活中灰色地带。可大家来看脱口秀是图个痛快,不是照镜子。一旦摆出灰色,笑声就停顿了。
这让我想到呼兰。他讲职场PUA,全场爆笑,因为他永远处在“我惨但不怂”的安全区。观众要的是情绪的出口,不是复杂的道德难题。
因此,女选手们输得明明白白:她们把伤口涂彩妆,想讲复杂故事,却忘了观众只想简单爽快。
更细思极恐的是投票机制。评委一人十票,观众一人一票,好像把“多数人暴政”写进了规则。罗永浩一句“大局观”,不仅压制了侯智元的观众缘,也帮王小利远离淘汰。你以为自己投票,实际上是在揣摩评委心思。
这样的局面,谁还敢冒险提新议题?不如继续骂老板和前任,稳稳拿下票数。
我把节目1.5倍速重看,发现剪辑也在帮忙制造效果。大国手提到男朋友时,镜头特写观众皱眉;王小利讲父亲道歉时,配乐突然柔和。导演组仿佛在说:“这里该感动了。”但观众正想感动,投票结果立马把他们拉回现实:感动不值钱,好笑才值钱。
难道观众真的无情?我做了弹幕词云,“真实”“窒息”“爹味”并列。原来大家不讨厌复杂,而是讨厌被强行灌输。当大国手讲“恋爱也能独立”,弹幕狂刷“别洗白”;王颖刚夸男友,弹幕就飘“娇俏妻子”标签。观众像刺猬,一闻到说教气味就炸毛,就算说教者都微微颤抖。
最荒诞的是:选手越小心翼翼,观众越不买账。王小利后来说:“我怕妈妈看到会难过。”比任何段子都让人心疼。喜剧仿佛钢丝行走,左边是冒犯,右边是真情,稍一失衡就掉进票数深渊。
我忽然懂了,节目组的“秘密武器”藏在李宇春身上。她留下不是因为她多锋利抛话题,而是她始终保持“礼貌有分寸”的态度。不抢风头,不强输出,只是安静做个合格听众。观众喜欢她,喜欢这份“安全距离”——不太近,不用逼我思考,笑过散场。
可我还是想听王小利再来一场。想听她坦承啃老也承认幸福,听大国手把恋爱说成哲学,听王颖骂完男友再认真夸他。不是因为她们一定多好笑,而是如果脱口秀都变成单一叙事,我们生活中那些复杂软弱,到底还能去哪儿说?
下次投票前,我想先对弹幕喊一句:允许她们讲不完美的故事,也允许自己笑着脸红。毕竟,承认生活的灰暗,才是彩色段子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