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这部曾经引人注目的综艺节目,已经走到了第五季。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种原本自由且均衡的氛围,逐渐被一种名气至上的气息所取代。或许是岁月的流转,也或许是观众的期待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桃花坞的“秩序”与“气质”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节目刚开始时,所有坞民的镜头几乎是平均分配的,每个人的性格都能被展现,每个人的故事都有机会被讲述。那时,节目充满了创造力,坞民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如今,情况已大为不同,今天的《五十公里桃花坞》,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名气竞赛”的舞台。
最新一期的内容便是一个明显的缩影。老坞民周杰和宋妍霏限时回归,与新人尚雯婕和小乐一同参加桃花坞的五周年庆典。你可以看到,周杰和尚雯婕的镜头几乎占据了整个节目,而那些没有知名度的新人,尤其是小乐,几乎成了“隐形人”。说来令人唏嘘,小乐虽然外貌平凡,性格内向,但他确实也在节目中努力展示自我。可无论如何,他除了出场和几次唱歌镜头,几乎再也没有机会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对于周杰和尚雯婕的回归,整个桃花坞的气氛却几乎都围绕着他们展开,大家纷纷向他们献上热烈的欢迎,小乐却在一旁默默无闻。这个场面,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友好。
与其说这是节目的安排,不如说它是种“名气偏向”。记得节目最初播出时,每一个新加入的坞民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不同性格之间的碰撞。然而,随着节目进程的推进,那些未被大众熟知的坞民,逐渐沦为“背景板”。如许昕和闫佩伦,刚开始时他们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几乎可以说他们也是“隐形人”。但后来的发展却让人感到有些讽刺:两人通过“站队”老坞民,才开始慢慢获得镜头。许昕选择了紧跟徐志胜,每当徐志胜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两人甚至搞起了“坏蛋联盟”,镜头才慢慢多了起来。而闫佩伦则选择了与仁科合作,随着仁科的电影节和电影项目的展开,他的镜头数也随之增长。
从这些细节中不难看出,节目组似乎在潜意识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规则:名气越大,镜头越多,反之则几乎是“隐形”。这使得那些没有背景支持的新人们,根本没有机会展现自我。而这一点,显然违背了综艺节目本应有的初衷——多元、自由与创新。
更令人感到不快的,是最近一期节目中,汪苏泷主持的一场简单开会。周杰他们回归时,汪苏泷竟然简单安排了一场“自我介绍”,然后由周杰、尚雯婕、小乐和宋妍霏来一一介绍自己。介绍完后,周杰仍然等着其他人介绍,结果汪苏泷一句“要不然我们四个给你介绍一下”便草草结束。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其他坞民的不尊重。对周杰来说,确实有些老坞民是他未曾见过的,新人们自我介绍也是一种有趣的互动环节,而导演组的轻描淡写,显得有些草率与冷漠。
如果这部节目依然希望保持其多元化和活力,或许该在第六季里有所改变。节目组应该更加注重每位坞民的独特性,不该仅仅因为名气而给镜头,也不应过于偏向某些“明星”,忽视其他人的贡献。每一位新加入的坞民,都应当被赋予展示自我、贡献创意的机会。毕竟,桃花坞的魅力,不仅在于那些已成名的明星,更在于那些平凡却充满活力、创意十足的人。
对于未来,我们依然有期待。希望节目组能理解,无论是新还是旧的坞民,他们的参与都不该被边缘化。而综艺节目本应是一个轻松、欢乐的平台,不应让“活动”和“表演”成为每次节目的“必需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必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五十公里桃花坞》曾是一片自由的田野,希望它能在未来的季节中,重新找回那份属于每个坞民的光彩与欢乐。希望在这片田野上,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迎接属于他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