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夏天2》:韩红小课堂是节目唯一看点

《闪光的夏天2》:韩红小课堂是节目唯一看点

近两年,“音乐节”成为了音综又一细分赛道。

去年,浙江卫视联合优酷推出一档音乐节竞演真人秀《闪光的夏天》,但在当时,节目看点不多,做的比较传统,冷眼也没有专门拎出来去聊。

今年,《闪光的夏天》推出第二季,竟然邀请到了韩红,既担任闪光制作人还出任节目总导演,音综中出现导师当导演的Title,挺让冷眼惊讶。

带着对韩红和对节目的好奇,冷眼开始关注新一季《闪光的夏天》。

用韩红“个人IP”做音综可行吗?

这两年,明星个人IP综艺正在从小型的定制微综逐渐往A类节目靠拢。

张颂文《灿烂的花园》、赵露思《小小的勇气》、吴克群的《老有意思旅行社》都是从艺人的一个想法出发策划出的整季节目。

但冷眼整体看下来,明星个人IP综艺还是以生活类的内容为主,真实、治愈、流动是明星IP和综艺衔接起来行之有效的落点

像音综这种多导师制的节目,很少强调个人,但其实有时候,导师的存在时常会超越选手成为更亮眼的看点,

而韩红,从《爆裂舞台》开始,就开始作为主理人支撑起节目,这次《闪光的夏天2》更是直接让韩红以导师+总导演的身份串联节目挑大梁。

首先,韩红不仅仅是作为导师点评表演,提出建议,而是从最开始的歌手选角,韩红就参与其中。从三十多组已经走入大众视野的音乐人中选择了10组参与节目,而后这些新声代歌手的选歌、编曲和舞台,韩红都亲手把控,最大化地参与到内容的呈现中。

其次,韩红的真人秀串联起了整个节目的故事线。

从先导片韩红如何选择新声代歌手,到正式的演出准备中,韩红如何指导新声代歌手,凸显新声代歌手的特质,观众完全可以通过韩红的视点进入到故事里,而歌手的成长也可以通过韩红的点评和反馈有具象的呈现。

从最终效果来看,韩红确实撑起来了她的部分,实打实地成为了节目的灵魂人物。

正是韩红小课堂的带动,节目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从韩红选歌手到歌手呈现内容的叙事转移。

比如简单对话乐队和李允儿合作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第一版编曲,韩红听完就点出编曲风格重复,毫无新意,首唱结束后表演效果不佳韩红更是现场发飙,“不是搞音乐的吗?不是学乐理的吗?自己心里没有节奏吗?”

对于姚琛和曾比特的《看我72变》,哪怕表演结束韩红也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唱歌不是比谁唱得高谁声音大。”

韩红的犀利点评一边让冷眼像选手一样紧张,一边也让冷眼有了专业歌手“嘴替”的爽感。

特别是当韩红说,“自从有了数字音频工作站,就没有了真正的歌手了,自从有了自动修音软件,谁都能唱嘻哈了”,更是撕开了音综的“遮羞布”。

当然韩红也不是“甩手掌柜”,该骂的骂了,该调教的该纠正的,也是手把手亲力亲为。

甚至在准备第二场主题演出时,韩红竟然带着新声代歌手们一句一句教学,这样的投入、认真,让冷眼相信韩红的导演title不是走个过场,她对节目的付出名副其实。

真人秀与舞台各行其是

韩红呈现得不错,可除了韩红之外的呢?

冷眼的观感是一团乱麻

节目主打“专业主义”,所以除了周震南、姚琛、喻言、曾比特少部分自带流量的歌手外,节目还邀请了一部分有实力的新面孔。

那么,对于新面孔而言,观众的熟悉就需要时间。

冷眼理所当然地以为节目会按照惯例先以音乐服人,用音乐标签把人设立住。

可没想到,节目上来就是大段的真人秀段落,并且真人秀不是介绍过往,不是参赛初心,而是直接开始分组选歌,甚至没有任何依据和机制,就是选手们自行商量,先到先得。

而正当冷眼硬着头皮看完了状况百出的分组现场及后续磨合,以为终于到了合作舞台的精彩亮相时,节目又用了大量的篇幅呈现本应放在开场的个人solo舞台,合作舞台反而成为这场演出最不重要的部分

这就直接导致,冷眼看完第一期节目,根本就没看懂节目到底想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只记得钟懿跟不上周震南的节奏一直在哭,李允儿不知道如何跟简单对话乐队合作一直在委屈。

至于每位新声代歌手擅长的曲风,有什么样的音乐特色,冷眼更是没有任何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在冷眼看来,《闪光的夏天》好像陷入了为了模式而模式,为了真人秀而真人秀的制作怪圈

开场就是两两匹配模式,让新声代歌手们通过搭档合作完成72小时歌曲改编。

但正如冷眼之前所说的,合作太过仓促,没有和嘉宾个人特质和音乐内容相结合,反而拖慢了选手们的进入节奏。

特别还是在首期,有那么多综艺新人的情况下,选手们对歌曲不熟悉,对搭档不熟悉,对综艺制作的流程不熟悉,各方磨合中势必会牺牲掉部分打磨音乐的精力。

因此,我们在节目上看到选手们花更多的力气在沟通扯皮上,而不是音乐风格的探讨上。

李允儿就说,在和简单对话乐队合作时,因为两者的音调不合,几乎一天半的时间都用在了调音准上;

没什么经验的钟懿和在音综里厮杀出来的周震南的合作,没体现出“传帮带”,倒是钟懿忙着配合周震南的各种编曲尝试,而自己甚至没有理解这些尝试的意义;

姚琛一个大Dancer,曾比特一个大Vocal,为了互相配合不得不收敛锋芒,反而让两个人的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

而72小时限时改编,更是在合作模式下再次加重创作压力。

专业歌手用72小时打造极致舞台尚且困难,更别说还需要同时搞定搭档合作、演唱、编曲、舞蹈走位的新声代歌手了。

很明显地,这群选手吃不消。

比如民歌科班出身的李允儿,本身就在从民歌到流行的转换过程中,一上来和乐队组合,还在传统民歌之上加入了摇滚和电音的元素,很难平衡得好。

哪怕如周震南,面对《壁上观》这首特别强调唱功,甚至成熟歌手都要花时间打磨的高难度歌曲都忧心忡忡。

即使放弃了舞蹈、剧情等所有提升舞台亮点的优势,选择反复向高音区和复杂唱腔挑战,也因为歌曲风格不够匹配个人,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如预期。

重重机制压得新声代歌手喘不过气,嘉宾们既没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也没体现出亮眼的成长点,导师一字一句的调教也确实辛苦,冷眼看下来,不管是韩红和新声代歌手,在节目里都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可以理解节目组一直在强调让新声代歌手走出舒适区,想要通过72小时机制来体现新声代歌手在重压之下的飞速成长。

但问题是,观众都没有看到选手的舒适区,怎么就走出去了呢?

对于改编,观众当然不认为一群新声代歌手能够超越原唱,那么这群年轻人要主打的点就是“不同”。

但在72小时限时改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新声代歌手们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去考虑怎么呈现“我的歌”,而是怎么按照节目的要求,怎么按照导师的要求去呈现“他们的歌”,这也让舞台缺乏了一些本可以更有个性化的亮点。

而除了机制,真人秀和舞台也没有形成有效勾连。

在《闪光的夏天2》里,好像所有的内容都是以出圈点去推动的,比如选手之间的矛盾、韩红的严厉点评、导师舞台、solo舞台、合作舞台等等,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切片的连接。

可是这些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戏剧连接不够清晰。

比如,节目组用了大量的真人秀内容去托新声代歌手的成长故事,韩红、大张伟、吴克群就不止一次地和选手谈心,鼓励他们的坚持和表达,新声代歌手们也会有一些团建活动,像是在大学球场一起去打球,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但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在舞台中有所呈现。

看完导师在彩排现场字字锥心的点评,观众期待地是看到新声代歌手在舞台上规避这些问题,在表演上有明显的提升;

看完分组合作的矛盾,观众期待的是新声代歌手能够表达并理解这种差异,在舞台上用音乐做融合。

真人秀本应是持续地设置钩子让大家期待舞台。

就比如《乘风》中的陈德容。

一开始因为划水、分组惹出了不少风波,观众最初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随着节目的推进,陈德容每次的公演都比上次进步了一点点,到了五公她甚至可以在会议室对舞台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更是作为Vocal担当与吴宣仪合作舞台,拿下了那一场公演的最高分。

舞台随着人物一起成长,真人秀和舞台呈现环环相扣。

但可惜的是,这季《闪光的夏天》虽打着强模式的旗号,却没有通过真人秀立住人物的音乐特质,而后续的舞台也没有通过作品和表演承接观众的期待

首期节目里应打造人物的强音乐标签,却成了打歌舞台秀,铺垫了那么多的合作矛盾,却也没有在舞台上看到好的融合,到了第二场理应是选手们加深了对彼此的熟悉,却又开始1v1竞技,所谓改编也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翻唱。

让节目虽高高挂起,但摇摇欲坠。

其实,《闪光的夏天2》从立意、题材到导师、选手都是水准在线的,但问题在于落点太散,韩红、选手、赛制、真人秀、舞台,每个点都在各干各的。

节目需要理顺内容之间的关系,需要想清楚节目到底想讲什么。

目前看下来,冷眼就像在玻璃渣里找糖一样,只能在一团乱麻的节目里翻看韩红的片段。

猜你喜欢

数字孪生园区系统:引领智慧园区新时代

数字孪生园区系统则是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园区管理领域,通过对园区内的建筑、设施、设备、人员以及运营流程等进行全面数字化映射,构建出一个与现实园区实时同步的虚拟园区模型。 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孪生园…

数字孪生园区系统:引领智慧园区新时代

沈梦辰:杜海涛把我屏蔽了,3个月后才找出

其实,沈梦辰一直是主动追求他,并多次在感情中努力挽回,最终打动了杜海涛的心。其实,杜海涛屏蔽她,潜意识里是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心里在想:你不关心我,那我就把你屏蔽,结果却让对方在几个月后才察觉到。两个人的相处中…

沈梦辰:杜海涛把我屏蔽了,3个月后才找出

立式粉末包装机,1000KG吨袋包装机

●: 吨袋 (可选) 包装速度:12~15袋分钟(根据包装物料、袋子尺寸等会稍有变化) 3、夹袋器大小可换,能够使用多种尺寸包装袋。 2.为了保证包装机设备的可持续运转,可以在需方配合下培训3--5名操作…

立式粉末包装机,1000KG吨袋包装机

谁说轻薄必须妥协?三星Galaxy S25 Edge手机用实力打破偏见

在系统方面,三星Galaxy S25 Edge搭载了最新的Samsung One UI 7,这一系统全面支持跨应用协作、模态识别以及多设备互联等智能功能,能够充分释放手机硬件的潜力,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顺畅的…

谁说轻薄必须妥协?三星Galaxy S25 Edge手机用实力打破偏见

双下肢经常出现瘀伤无痛痒怎么办?

双下肢常出现瘀伤和无痛瘙痒,可能是由外伤、下肢静脉曲张或单纯性紫癜等原因引起的。这些情况通常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口服药物或微创治疗等方式得到改善

双下肢经常出现瘀伤无痛痒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