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唾骂的叛徒,到混得风生水起的相声直播第一人,从丝毫没有工作机会,到如今事业蒸蒸日上,还成了文旅大使。
曹云金能在离开德云社之后翻盘成现在的模样,谁也想不到。
而他当年的那些骂名,也有了新的评价。
说没有郭德纲,谁也不会认识曹云金,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当年的他就是从小听相声长大的,后来又跟着田立禾学了段时间。他的天分好,自己一听就会,一学就懂,很快就过了相声启蒙,必须得“深造”了。
只是那时候他什么都不是,谁会收他呢?田立禾向他推荐了郭德纲。
当时他和他母亲一起去北京,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个人比他也只大了十来岁,地方看着也穷的响叮当,初出茅庐有些傲气的他自然会怀疑对方是不是有真本事。
结果看了一段相声,他就心服口服了。
当时他们家也穷,只是母亲为了他的前途,硬是把学费交上了,生活费给了,就为了让他在这里安心学艺。
刚开始那几年,他除了练基本功琢磨抖包袱之外,就是给师父干家务,上台是没有的。但他确实在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足够他受益终生,而扬名赚钱这种事,也急不来。
到了后来,他们终于一炮而红,作为德云社的大师兄,学到了师父大半本领的人,曹云金也逐渐有了名气,成为了相声新星。
不仅如此,他除了说相声之外,各种活动都有参与,是德云社最先多面发展的人之一。
可以说,当时在德云社里,郭德纲是半边天的话,他就是另外半边。
但在他最火的时候,社里的骨干成员接连退出,原因就是收益问题。他们每一场的钱都是固定的,不是分成,因此尽管看的人很多,票价也很高,他们却只有那么点钱。
因为这个,团队开始变革,和以前的师徒关系相比,增加了签合同,以此来约束弟子。
其实与时俱进也不无道理,但这样一签,曾经的师徒关系就变成了老板和员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合同,对他来说并不合理。
后来大家才知道,合同一签就是十来年,每月只有基本工资五千,还不允许员工接私活。如果要离开,更是得支付百万违约金。
这已经不是师徒情深,而是作为老板想把员工绑在自己船上的“卖身契”。很多经纪公司其实也是这种模式,当然这里比前者还有师徒培养的情分。
没额外收入,拿着死工资,干的是商演身价越来越高的活,谁来了心理都不平衡。
如果是还没混出头,也没有什么梦想的人,合同一签,自己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可对于和郭德纲同甘共苦过来,为德云社赚得盆满钵满的曹云金来说,他希望自己的收入能够提一提。
一个人气高的相声演员,工资竟然才几千块钱,他当然不愿意。
可没想到的是,2010年的生日宴上,他刚刚问了一嘴,自己的师娘王惠就跪下了。
其实不想涨钱或者事后商量,都不是不行,没必要闹得那么难看。但这一下,就直接撕破了双方的脸皮,再也回不去从前。
当时所有人都说他欺师灭祖,一边倒的舆论铺天盖地地朝他袭来。
而到了六年后,早已物是人非的德云社拿出家谱,并把矛头直指曹云金。接着又是两人的几千字长文,细数过往,完全没了情分。
如果没有这些事,曹云金能混成什么,其实也不好说。无论是背叛师门,还是作为员工想有一个合理的待遇,是非对错都难以言说。
毕竟我国早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事师犹事父”,如果这样的关系破裂,遭受最多指责的定然只有徒弟。
到了现在,德云社不管更新变革。从相声到“偶像”,完全走上了粉丝经济的道路,尽管这条路如今走得可以,却也因为偏离了相声的本质而收获了不少批评。
如今的德云社不止有相声,鼓曲、京剧等各种传统曲艺都囊括在内,更是在国外进行了无数演出,将传统文化向外推广。
几千一张的票转瞬售空,观众成了粉丝后,更是有无数铁杆支持。
他们从说相声起步,开始出演影视作品,上综艺,尤其是在曹云金离开后成功挑起大梁的岳云鹏,更是频繁出现在综艺里面,从该开始的讨人喜欢,到现在频繁刷脸导致观众抵触。
更离谱的是,如今的岳云鹏还开起了演唱会,网上对这件事尽是指责。
此外,德云社下面的弟子良也莠不齐,私德方面更是有众多指摘。从家暴到出轨,之前秦霄贤更是深陷舆论争议。
倒是已经离开德云社的曹云金,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刚开始他就是自己搞了个剧场说相声,自己把段子加上新包袱,又收了徒弟慢慢培养,节目也上,重点也是相声,很少参加其他类型的综艺。
等到直播开始火的时候,他在2023年账号一开,就在直播间说起了相声。
说相声的时候,他也不和观众互动,但接地气的内容和多年下来的实力,让人耳目一新。
看线上的实时相声不花钱,内容还精彩,大家也对他之前的各种负面消息变得格外宽容,毕竟观众为大。
这种模式就像是以前那样,有钱的陪个钱场,没钱的陪个人场,观众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划走。
短短一个月,曹云金的粉丝就到了五百万,后来他直播相声的在线人数,最高都在四十万以上。
可以说,这个赛道,他是真的闯出来了。
他有了更多的活动,当了文旅大使,还到云南帮忙宣传普洱茶。
以前的心高气傲没有了,更多的是在困境和时间中打磨出来的沉稳。但如果再来一次,他可能还会再走一遍这样的路,然后用自己从德云社辛苦学来的真本事,闯出一片自己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