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身上贴着“花瓶”标签已久,仿佛这个词成了她无法挣脱的枷锁,无论她如何努力,外界对她的偏见和嘲讽始终未曾改变。这个标签,就像是狗皮膏药一样,越挣扎越紧,越想摆脱,越成为笑柄。关晓彤究竟是从何时开始被贴上“花瓶”标签的?没有人能够准确指出。从她和鹿晗公开恋情开始?还是从她参演《凤囚凰》时起?甚至有人认为,她一出生就注定无法成为一名演员,因为她太高、太瘦、太漂亮,甚至太顺利。就连她曾经光鲜的“童星”身份,后来也被认为是原罪——如果演得好,“她爸是演员,肯定教的”;演得差,“不过是个资源咖,捧不红”。无论如何,她始终站在了“左右不是人”的境地。
归根结底,外界对她的评价,似乎并没有把她当做一个演员来看待,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活招牌”。你长得好,家世好,起点高,为什么还要别人认可你的努力?这正是她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明明在各方面都不差,反而成了负面典型的代表。这种现象,表面上看似是对她的质疑,实际上深藏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厌女症”——你不能太顺,顺了就让人不爽;你不能太红,红了就要你倒下;你不能太漂亮,漂亮了也只能做个花瓶。关晓彤恰恰拥有了这些“不可原谅”的条件,于是,从她21岁公开恋情的那一刻起,整个网络的刀刃便已经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不少人说关晓彤演技差,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她并非不会演戏,而是你们不愿意承认她会。举个例子,在她小时候与陈凯歌合作拍摄《无极》时,她演的小倾城情感纯净,眼神真挚,连呼吸都带着戏;在电视剧《好先生》中,她饰演的彭佳禾,表现出的“青少年暴走”劲头,孙红雷都夸她表演自然。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不愿意认可她的演技。那时候她曾凭借《好先生》拿过白玉兰奖,这并不是一张轻易得到的奖项,而是她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认可。
然而,当她转向偶像剧领域时,局面却发生了改变。在《极光之恋》里,她的演技被批评为浮夸,台词生硬,甚至表情管理都像是在跳舞;在《凤囚凰》里,她的造型被吐槽失败,情绪失控,哭戏更是让人出戏。她的演绎,仿佛是演出套路,而非角色的展现。问题不在于她不努力,而是在于她在那个流量主导的“甜剧”圈里逐渐迷失了方向。观众对她的苛责,像放大镜一样,一点瑕疵就被无限放大。即便她努力突破,依旧被贴上“花瓶”的标签。
“花瓶”这个词,实际上并非针对她的演技,而是对她身份的压制。你长得好,就不能被认为是实力派;你谈过男朋友,就永远摆脱不了“靠男人上位”的标签;你曾经有过演技崩塌,就永远无法翻身。关晓彤凭借在《影》中的表现,得到了张艺谋的指导,从情感表达到眼神控制,她的演技有了质的提升。她演绎的公主青萍,哪怕是配角,也展现出强大的气场。不久后,她在《二十不惑》中的表现更加精彩,饰演的梁爽既骄傲又孤独,敢于突破自我,挑战了不同的角色设定。然而,尽管这些努力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观众仍然只是“无视”她的成长。她的演技进步,似乎不再是观众关心的重点。她必须找个机会,突破外界为她贴上的标签,证明自己。
终于,在《耀眼》中,她迎来了那个彻底打破“花瓶”标签的机会。这一次,她饰演的是一个从顶端跌落的小镇富家女,靠自己努力从低谷走出来,角色完全没有“贵气”的光环,只有一身的尘土和委屈。剧组发布的路透图中,关晓彤眼圈红肿、素颜、晒黑,完美打破了她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在拍摄沙滩戏时,她从早晨拍到日落,胳膊晒脱皮,嘴唇干裂,甚至为了完美演绎哭戏,重拍了十几次。为了拍一场争吵戏,她嗓子喊哑了也不敢停,直到导演喊“卡”。这一切努力,她并非为了迎合观众,而是在为过去那个被标签、被怀疑、被讥讽的自己争取一份释怀。
这部作品并不是她的“逆袭”,而是她的“甩脸”时刻。关晓彤的演技并非突然间爆发,而是她已经积淀了多年,她早就具备了演技,只是直到这一刻,大家才愿意认可她的成长。从“花瓶”到演员,她用了七年的时间,一刀一刀剥去标签,撕掉外界给她的假面。这段过程,不仅是她个人的突破,也是她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如今,关晓彤已经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她的实力已足够让所有质疑者闭嘴。她终于配得上那个“演员”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