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票房成绩整体低迷。陈可辛、陈思诚等大导演轮番上阵,却未能带来一部真正的爆款。即便好莱坞大片《F1:狂飙飞车》凭借口碑在上映21天内获得了一定的认可,票房却始终未能突破3亿大关,显得有些尴尬。相比去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低迷尤为明显——去年的《抓娃娃》一举斩获33亿票房,而今年的情况却显得格外沉寂。
然而,尽管表现堪忧,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低迷程度似乎依然无法达到“最烂”,因为总有更差劲的作品在后头等着我们。《聊斋:兰若寺》(以下简称《聊斋》)作为为数不多的动画大作,原本凭借上映6天突破8200万票房,并获得了日票房第一的成绩,似乎还暗示着一丝希望。然而,当观众走进影院,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豆瓣评论区中,铺天盖地的低评分让人对这部影片充满疑虑,一星、二星的差评不胜枚举,甚至有网友评论道:“看得我坐立难安,中国动画有你们真的是完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影片以蒲松龄爱好志怪的故事为背景,主线情节围绕蒲松龄夜探兰若寺,遭遇了被蛤蟆和乌龟成精的神秘经历,进而成为他们故事对决的裁判。看似复杂的剧情结构,试图通过“井下故事”的主线,将《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个独立故事串联起来。这种15段叙事结构给人以充分的期待,但真正坐进影院观看后,我脑海中的疑问只有两个:这是什么?就这?
从制作角度来说,《聊斋》显然下了功夫,六种中式美学的画面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视觉效果美轮美奂,尽显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然而,影片最致命的缺陷就在于它的“1 5”叙事结构,虽然理论上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但实际观看过程中,却连一个完整且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未能成功呈现。
首先,影片通过蒲松龄的视角展开主线剧情《井下故事》。开头看似高大上且神秘,但当蒲松龄被蛤蟆卷入井底后,他的角色却变成了一个苍白的工具人。尽管影片以蒲松龄的视角对故事进行评判,但这番解读既缺乏深度,也没有核心内涵。许多对白和情节,显得生硬且强行加入价值观,仿佛电影中的旁白,删掉这个角色恐怕也没有什么影响。
主线故事的乏力,导致后续的五个单元故事更显得苍白无力。例如,《崂山道士》中的王生投机取巧的行为,竟被简化成了卡通式的丑角,表面上讽刺了王生的懒惰,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笑话。至于《莲花公主》的故事,简直让人感觉像是低质量的电视动画片。甜腻的画风和简单的阶级隐喻,毫无深度的故事和生硬的画面让人看得心情复杂。尽管画面可爱,但内容空洞无聊。
此外,《聂小倩》部分更是让我哑口无言。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民国,这本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创新,然而改朝换代后,影片并未给出任何新颖的表达。尤其是当燕赤霞与夜叉对决时,居然掏出了一把手枪,这种“洋土结合”的改编实在让人无语。更别提宁采臣与聂小倩之间的纯爱设定,将原著中的情感复杂性简化为一场甜蜜的爱情戏,这种处理方式令人瞠目结舌。
《鲁公女》这个故事无疑是整部影片中最令人不适的一部分。鲁瑛与张于旦在16年后强娶的约定让人心生恶寒。更糟糕的是,影片删除了原著中张于旦娶妻生子的情节,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大官人。而鲁瑛因为等待未婚夫的到来,自杀后他竟然勇闯黄泉地府去抢人,完全是一种对爱情的过度理想化,甚至有些荒唐。
尽管如此,影片中仍有值得品味的部分。比如《画皮》这一故事,尽管它改变了原著中妖怪“红颜祸水”的设定,但却无法摆脱某些令人不适的情节。影片试图通过女主陈氏的视角展现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压迫和挣扎,但即使面对出轨丈夫的百般侮辱,最终的情节也仅仅是一个“恶心”字眼,未能真正呈现出角色的抗争与突破,反而显得憋屈且难堪。
正如影片中所说:“故事不行,才会整花活。”这似乎是在自嘲行业的乱象,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幽默感。总体而言,《聊斋》尽管视觉效果华丽,但它未能突破外壳的空洞,缺乏应有的内涵和深度。它未能成功运用蒲松龄的世界观,反而沦为了一部空有外表而缺乏灵魂的作品。
《聊斋》并非追光动画首次尝试改编神话故事。此前的《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杨戬》均采用了现代化的风格,鲜明的朋克元素以及强调女性力量和觉醒的主题。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影片在制片人宋依依的精心策划下,投入了1亿资金进行翻拍,并邀请《长安三万里》的原班人马加入制作阵容,可谓准备充分。然而,最终《聊斋》不仅未能突破2.59亿票房预期,口碑也仅有6.7分,成为全网的笑柄。
尽管影片在视觉上打出了六种美学,呈现了六个拼盘式的故事,但即便是华丽的画面,也无法掩盖其故事空洞和节奏松散的缺陷。从故事内核到整体内容,《聊斋》想要复制《哪吒2》的票房奇迹,显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