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的大结局引发了许多争议,剧情的发展似乎在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拖沓。这部剧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颇具吸引力,很多观众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正是张译接档肖战《藏海传》的好时机。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高潮迭起的前半段似乎被后面平淡无奇的部分所抵消,最终的结局更是让人失望。很多观众评价这部剧为年度“诈骗剧”。尤其是有不少集被认为只是冗长的对话和毫无实质意义的回忆,简直像是在无情地磨蹭观众的耐心。
剧本的构架本可以更加精简,若压缩至16到20集,效果可能会更佳。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却频繁依赖反派之间的内讧,以及不切实际的情节设定,简化了应有的司法严谨性,显得尤为荒唐。
剧中角色万海和秦峰的死,以及王华山逃亡的结局,不仅让人感到愤怒,还让人失去了对剧作的厚望。专案组调查了许久,却连一个关键证人都保护不好;王大有公然对市检察长开枪、然后轻松逃脱,剧情跌破常识,令人无奈。
特别是万海之死,原本以为他能够洗清冤屈、重新崛起,结果却在最接近真相的时刻遭遇不测。好人难以翻身,更令人心痛的是,连正义的呼声都没能实现。剧中的正义角色在前期高智商破案,后期却集体智商下线,观众明明已经给出线索,他们却依旧看不明白。
剧中唯一的高明角色禹天成,后来的情节却毫无进展。当反派的智商如此低下时,不禁让人怀疑他们的财富来源于抢来还是中彩票。剧中更大的反派江旭东和他的儿子江远几乎没有接受审问,剧情显得极为草率。
因此,在终局之际,这种烂尾现象无疑使得不少观众选择在豆瓣上打出一星的差评。有观众甚至评论道:“最后一集看起来像是在看儿童仙侠剧,毫无深度,给6分都显得高了。”
众多观众本是冲着张译的名声而来,结果却被这一劣质剧作坑了,连带着他的口碑也受到影响。一些人认为张译在这部剧中是被利用了,毕竟后期的回忆片段几乎每集都达到十分钟,将观众视作记忆差的老人。然而,也有粉丝觉得张译遭遇这些问题,去看电影也是在帮别人拉仇恨,形成了恶性循环。
总体来看,《以法之名》的节奏问题显而易见,过多的回忆情节显得冗余,像是在为了凑集数而匆忙编排。然而,整体剧情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如果导演能更明确地把握重点,充分利用赢得的口碑,原本这部剧有潜力成为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的经典之作,如今实在是可惜。
随着这个导演不断被批评,许多人开始避开其作品,认为烂尾摧毁了他的信誉,也让观众无法忍受。而也有观众认为,《以法之名》并非真正的烂尾,结局虽然不圆满,却可能反映了更为真实和残酷的现实。
最后,不禁引发思考:你们觉得《以法之名》的结局真的算烂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