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了,但真的是憋屈到最后一秒,简直是让人从头到尾都无法释怀。最后揭露出来,洪亮发现自己竟然身边都是一群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剧情烂尾直接冲上热搜。导演也在微博上坦言,自己选角失误,正在深刻反思,这到底是在指谁呢?
剧本烂尾、导演失职,锅是不能都推给他们的。但其实,《以法之名》刚开播的时候,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太被观众买账。有网友说了:张译又来查案了,是不是有点腻?《狂飙》才播出2年,按道理“安欣”这个角色的红利期还没结束,为什么观众反而觉得他演来演去也差不多?
为什么有些演员演个好角色就像有了“免死金牌”,无论剧本多烂,角色多俗套,大家总能宽容他们,而有些人却没有那么幸运?这个“免死金牌”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免死金牌”,其实就是演员在不做出大尺度的行为、没有踩红线的前提下,不论角色或剧如何扑街,甚至演员自己可能都不怎么努力,但观众还是会因为他演过的某个经典角色,对他心生宽容。即便他陷入争议,负面消息满天飞,也能免受大影响,事业依然能保持稳定。
有时候,这种“免死金牌”能产生的原因是某个角色真的太有光环,或者角色触动了观众的情感记忆,成为一种情怀杀。张译在《狂飙》里演的安欣,青涩的警察到白发刑警,十年追凶,却连个人生活都没有,整个人的“正义信仰”几乎被过度神话,他的角色缺乏复杂性,无法给观众留下长期的回味感。而这几年,张译走的路线几乎都离不开法制剧,要么是警察,要么是检察官,角色的同质化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红利期短暂。
张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4月,他拿华表奖时坦言:“这些年作品太密集了,真的担心自己都烦自己。”他表示自己想休息,扎根生活。
同样是中生代演员,张译选择暂时息影,但沙溢却稳坐“免死金牌”的位置。沙溢因为《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从一个“不入流”的情景喜剧演员变成了主流剧的常客,20年了,白展堂带给他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红利。
虽然沙溢在白展堂之后很少有主角,但他在综艺圈混得风生水起,去了“奔跑”,上了“你好”,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欢笑。更重要的是,沙溢的幽默感与白展堂的角色高度契合,让他在综艺里大放异彩,几乎成了“白展堂”的真人版。白展堂之于沙溢,既是起点,也是永恒。
年轻小生张晚意也拿到了“免死金牌”,那就是他演的陈延年。陈延年在《觉醒年代》中是革命斗士的象征,那个“宁死不跪”的场面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张晚意也因此获得了升番的机会,出演了《父辈的荣耀》里的男主。虽然他在古偶剧中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依然因为陈延年角色的光环,加分不少。
但“免死金牌”能用多久呢?张晚意才31岁,未来的路还长,陈延年带来的红利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但也有例子说明,手握“免死金牌”的演员也会走偏。张翰曾因《一起来看流星雨》一炮而红,成为初代顶流和霸总的代名词。然而他一直未能突破自己被定型的“霸总”标签,从《剩女的代价》到《杉杉来了》,这些角色几乎没什么突破。即使他尝试转型,演了《战狼2》里的硬汉,但最终他又回到了熟悉的“霸总”套路。到了2025年,他在《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中再演总经理,这让观众都忍不住翻白眼。
2022年,《东八区的先生们》播出,张翰又演了一个工程师,这次剧情直接“翻车”,几集后就被紧急叫停。此后,张翰几乎消失在观众视野里,微博也很久没有更新。可以说,“慕容云海”这块“免死金牌”虽然让张翰活了十几年,但最后他因为不思进取、没有突破,还是被淘汰了。
与张翰的困境相比,胡歌的道路完全不同。胡歌凭借《仙剑奇侠传》里的李逍遥一夜成名,后来不仅继续在古装剧中保持领先地位,还凭借《伪装者》和《琅琊榜》成功转型,演技和角色跨度都取得了突破。即便在某些时期他因言论引发争议,胡歌依然稳坐演艺圈的顶峰,尤其是《生命树》这部新剧,胡歌依然能搭档杨紫,持续拓宽自己的事业。
相比之下,胡歌不但打破了同质化标签,还在更多领域扩展了自己的演艺路线,他的“免死金牌”使用期限几乎达到了二十年,且仍未过期。
可见,“免死金牌”能用多久,最终取决于演员个人的努力和选择。胡歌的成功在于他不断突破自我、提升演技,而张翰却一直困在自己曾经的角色里,难以脱困。时代变了,观众对演员的容忍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旦演员没有及时更新自我,便很容易被淘汰。
“免死金牌”到底存在吗?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答案。角色带来的好感度对演员来说并非永恒,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演员的真正“免死金牌”还是得靠实力和修养,而不仅仅是依赖过去的辉煌。
总结一下,能遇到好角色是演员的幸运,但“免死金牌”有时也并非优势,它有可能让演员陷入同质化的困境,难以突破。而最重要的是,演员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拓宽自己的演技边界,只有这样才能在角色的背后站稳脚跟。
今天的深夜话题:你认为演员真有“免死金牌”吗?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