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这位阔别电影界32年的喜剧大师,以十年如一日的心血将话剧《戏台》改编成电影,让2025年暑期档迎来了一场充满泪水与笑声的艺术盛宴。影片无疑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带领观众跨越时空,感受一段动人的艺术旅程。
《戏台》以民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为舞台,讲述了一个传统戏班如何在强权压迫下坚守“戏比天大”信念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情感与内涵,让人反思至深。影片在西安德祥大戏院的精致布景下拉开序幕,场面华丽,宛如一幅细腻的民国画卷。随着一场荒诞且充满戏剧性的表演即将上演,所有人的命运都紧紧交织在一起。
军阀洪大帅(姜武饰)风风火火进京,特地要求观看金啸天(尹正饰)主演的《霸王别姬》。然而,命运对金啸天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他因病无法登台,整个剧组陷入混乱。此时,一位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饰)被洪大帅误认为金啸天,迫不得已替人登场,穿上霸王战袍准备应对即将上演的“霸王别姬”。然而,大嗓儿的唱腔走音严重,台下观众哄堂大笑,气氛愈加荒诞。
与此同时,剧院内一片混乱,观众们愤怒地要求退票,甚至向舞台投掷物品,现场几乎失控。台后的军阀洪大帅暴怒之下拔枪威胁众人,而戏班成员们却无法脱身,只能被动地卷入这场失控的漩涡。戏班的男旦凤小桐(余少群饰)、戏院经理吴经理(杨皓宇饰)以及教化处长(陈大愚饰)等人各自陷入困境,无力化解眼前的混乱。此时,戏台上演的正是一个艺术与生存的博弈,充满了无奈、挣扎与荒诞。
陈佩斯饰演的戏班班主侯喜亭,站在强权与艺术之间摇摆不定,艰难选择自己的立场,逐步揭示了一个关于艺术生存与坚守的真实写照。影片中的台词“这是为我们活命啊”,由凤小桐(余少群饰)说出,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当老搭档朱时茂在首映礼上听到这句台词时,忍不住潸然泪下。此情此景,也像是在映射陈佩斯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番艰辛与坚守。正如这句台词所传达的——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得艰难,却始终没有放弃。
回望陈佩斯的艺术生涯,充满了跌宕起伏。从1984年春晚与朱时茂一同出演《吃面条》,开创中国小品先河,到1998年因版权纠纷告别央视,陈佩斯的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他对艺术的坚守与不屈。正如他所说,“不能让后人笑话自己。”带着这样的信念,陈佩斯选择隐居深山,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并将大量心血倾注于话剧舞台。电影《戏台》便是他艺术理想的终极结晶。陈佩斯曾坦言:“这是我等了60年的剧本。”
72岁的陈佩斯再度回归大银幕时,已是岁月的雕刻者。但在电影中,陈佩斯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处细节,依旧体现了他对喜剧的深刻理解。首映礼上,朱时茂泪眼朦胧地说:“佩斯,我从来没为你哭过,这是第一次。”两位老搭档的深情重逢,仿佛印证了他们二十余年来的艺术奋斗与共同梦想。
电影《戏台》阵容强大,不仅有陈佩斯、黄渤、姜武等重量级演员,更有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参演。他饰演的教化处长徐明礼,也为影片增色不少。陈大愚在谈及表演时表示:“要多去体验生活,观察那些左右逢源的人。”陈氏父子共同呈现出的喜剧精神,巧妙地传承了经典。
从话剧到电影,陈佩斯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去雕琢这部作品。西安的片场上,尽管已是年过七旬的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亲自指导每一个细节。影片结尾,侯班主面临着艺术与生存的最终选择。这一抉择,恰如陈佩斯自己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的艰难坚持:“只要大家能在戏里找到什么,我们的努力就值得。”这句话,凝聚了陈佩斯对艺术的终极思考与不变初心。
电影《戏台》让观众在前半程捧腹大笑,后半程却不禁红了眼。专业影评人纷纷称赞它为“喜剧外壳裹着悲剧核,高级的艺术品”。不妨走进影院,去亲身体验这场笑中带泪的艺术之旅,感受那份历经沧桑的温情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