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正的艺术正在逐渐被埋没。7月17日,乐坛的常青树韩红宣布或将不再参与综艺节目的消息迅速引发了网络热议。这一决定的背景令人深思:在当代娱乐产业,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困境?
韩红在《闪光的夏天2》录制现场的一番直言如同投入湖中的巨石,涟漪阵阵。她坦言:“未来我可能会过得很清贫,但请还给我艺术家的风骨。”这句话不仅彰显了她对艺术的执着,也道出了当下许多艺术从业者的无奈。在录制现场,因高温而损坏的专用话筒,让她面对技术团队的提议时,毅然拒绝后期修音:“这不是欺骗观众吗?”这一举动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
音乐制作人张楠指出,目前综艺节目普遍使用“先录制后修音”的手法,有些节目修音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他认为,韩红的坚持在这个商业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实际上,韩红从未对行业的缺陷保持沉默。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她曾质问选手:“你们耳机里的节拍提示是给幼儿园小朋友用的吗?”这一言论直指当前演艺圈普遍存在的“技术依赖症”。
从某音乐选秀节目导演王磊的坦诚中,我们得知,许多参赛选手已连基本音准都难以保证,完全依赖后期修音来维持表演的水准。韩红在这条艺术与商业的道路上,展示了她始终如一的初心:曾在2003年拒绝高达百万的商演费,坚持参加抗震救灾的义演;在2015年凭借《我是歌手》的胜利后,选择隐退专注于公益活动;而在2023年,她再度公开反对某音乐节目的过度修音行为。当商业诱惑向她袭来时,她总毅然选择追求艺术的理想。
如今,行业里出现了数据造假现象,某流量歌手的新歌上线首日便“刷”出了一亿的播放量;快餐式造星的现象愈演愈烈,短短三个月便能“生产”出一个偶像团体;而艺术的贬值使得那些真正具备实力的音乐人却难以获得展示的机会。不可否认,韩红等艺术家选择退出这样的环境并不令人意外。观众们一方面渴望看到真实而纯粹的艺术,另一方面又沉迷于娱乐化的快餐内容,产生了矛盾的心理,助推了行业的扭曲发展。
最新调查显示,68%的观众认为综艺节目过于娱乐化,但与此同时,85%的观众则承认更偏好观看“有话题性”的内容。当后期修音成为常态,流量开始主导艺术的价值,真正的艺术又会走向何方?韩红的退出或许是一个警示,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真的在逐步葬送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