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而言,沈萍与她儿子夏讯的故事并未让我感到特别认同。尽管这个情节设定似乎能让一些母亲在面对毒品诱惑时产生犹豫或反思,但我却始终怀疑,在毒瘾发作的瞬间,夏讯是否真能在心头放下所有的痛苦,想着“我这样做,可能会害死我母亲”这一问题?这种情感的牵动,显然并不容易。
我之所以直到今天才着手解读沈萍母子的故事,是因为我想看他们最后的结局,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许因为在得知夏讯因为母亲的毒瘾而最终死去这一情节后,我的情感产生了偏见,进而对整个故事和人物产生了不太好的感受。尤其是《扫毒风暴》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向某个行业,但沈萍的身份与娱乐圈的隐喻非常明显。她作为“名伶”的角色,与她的儿子夏讯的背景,似乎也与音乐行业中的某些“金主”角色不谋而合。
剧情中,林强峰用夏讯写给母亲的歌感动了沈萍,这个从未写过歌的男人,试图用歌曲弥补母子之间的裂痕。剧情围绕着沈萍母亲的毒瘾,以及夏讯如何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与母亲一同陷入毒品的漩涡。然而,这种设定的情感铺垫,无论如何看似感人,但我不禁要问:一个成年男子,已经二十多岁,依然依靠母亲的钱过活,这样的人物真的值得我们去同情吗?
面对母亲深陷毒瘾、无法自拔的现实,夏讯作为唯一的亲人,本应担负起帮助母亲戒毒、引导她走出困境的责任。然而,他做了什么呢?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将房间里的物品全部摔落,面对母亲因毒瘾而变得疯癫的模样,他选择了继续用毒品麻痹自己,最终以极其悲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夏讯的死,并没有让沈萍从毒品的枷锁中解脱。相反,在无比痛苦的悲伤中,她依旧无法抗拒毒品的诱惑,继续依赖毒品来支撑她那满满的演出安排。
如果没有王奇在酒桌上的偶然提到,如果不是林强峰无意中录下了毒贩的对话,或许沈萍根本不会因儿子的死而产生改变,永远不会意识到,毒品早已成为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夏讯试图用自己吸毒的方式来迫使母亲戒毒,但结果却是母子二人一起沉溺于毒品的泥淖,彼此的命运最终变得更加交织与悲惨。
从全球范围内的戒毒经验来看,仅仅依靠个人意志力戒掉毒瘾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戒毒机构内成功戒毒,一旦重新回到原来的环境,只要有接触毒品的机会,复吸的几率是非常高的。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感叹,夏讯不过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真正挫折的富家公子,一个心理极度脆弱的孩子。他无法承受母亲毒瘾带来的无尽伤痛,也无法处理自己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在困惑与无助中,他选择了逃避,最终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母亲沈萍来说,失去儿子的悲伤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作为一个吸毒成瘾的人,沈萍的悲伤或许并不会持久。当毒瘾再次发作,当她再度沉溺于毒品带来的快感时,或许在她的脑海中,夏讯因她而死的痛苦已经被忘却。毒品,已将她对儿子的悲痛逐渐吞噬。
因此,我不认为夏讯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不认为他所做的行为体现了勇气。反而,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内心极其脆弱的孩子,缺乏面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他的死,不仅没有给母亲带来任何启示,甚至只让这个不成熟的男孩在无意义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像夏讯这样的孩子,可能并非完全无法理解毒品的危害,但在面对毒品所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时,他们往往难以抵抗。正是这种心智上的脆弱,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自我毁灭的怪圈,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无法摆脱毒品的控制。
关于《扫毒风暴》的解读就暂时写到这里,更多的分析与思考,还待下次与大家一同探讨。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分享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