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雨淅淅
编辑 | 司徒夜
备受热议的电影《酱园弄》终于迎来了评分,但5.9的低分却让人失望不已,远未达到观众的期望。
影片上映之初,制作方以“群星云集”为卖点,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和眼球。然而,当观众真正走进影院时,却发现影片内容远没有宣传中那般光鲜,仿佛只有明星阵容撑场面而已。
自6月21日上映起,到6月23日,票房累计达2亿元。单看数字,这成绩尚可,但结合口碑来看,《酱园弄》则显得败得彻底。影片结束后,留给观众的除了热议争议,还有数个难以释怀的遗憾。
首先,争议之一源自影片的宣传与实际内容严重不符。《酱园弄》改编自民国时期著名的“酱园弄杀夫案”,故事围绕女主詹周氏杀害家暴丈夫并分尸展开,进而引出女作家西林与监狱老大王许梅两位女性的命运交织。影片试图凸显抗战年代女性的觉醒与崛起,但观众实际观影后,却感到剧情单薄且支离破碎。
片中充斥大量让人不适的暴力场景,几乎全部聚焦于女性遭受的虐待与折磨。镜头频频捕捉女性被殴打、被虐待、甚至被杀害的瞬间,似乎片方更热衷展示女性受害的惨状,而忽视了施暴者的心理和动机。女性力量的崛起,反倒成为背景板,鲜有深入描绘。
不过,影片中唯一的亮点无疑是章子怡的表演。国际影后为角色甘愿放下架子,故意扮丑,甚至亲自出演多场暴力受虐戏,眼神中流露出的不甘与坚韧,令人动容。除此之外,杨幂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喜。此前她在《哈尔滨1944》中的表现饱受质疑,导致观众普遍不看好她,但在《酱园弄》中,她的演技甚至超过了赵丽颖。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她主动提出参与高难度的枪决戏份,展现了敬业与实力。导演曾感叹:“从未见过这样的杨幂。”
第二大争议则集中在宣传策略上。因片中聚集多位流量明星,宣传重心过度放在明星阵容,甚至将易烊千玺、李现等出场不到五分钟的演员作为主要卖点。官方发布的海报上,众多明星名字排满,却难以分辨谁是真正的主角,不少观众戏称:“看电影仿佛在看红毯秀。”
此外,片方邀请杨幂和赵丽颖这两位顶级流量女星,难免引发粉丝阵营激烈互撕。双方为争番位和戏份争执不休,然而实际上,两人几乎没有对手戏。优秀的电影应当以剧情为核心,而非过度依赖演员阵容和流量明星的光环。错误的营销重点无疑削弱了观众对影片的整体体验。
有争议必然伴随着遗憾。作为陈可辛执导的作品,电影在质感和画面上保持了一定水准,但遗憾明显超过了优点。
其中最大的遗憾是剧情过于混乱,逻辑不清。影片开场便是章子怡扮演的詹周氏提着被分尸的丈夫尸体街头徘徊,紧接着雷佳音饰演的角色“炸胡”认罪,但在法庭上又突然反悔,执意求生。杨幂饰演的监狱老大角色前一秒霸凌詹周氏,下一秒却又体贴地给她读报纸。赵丽颖扮演的作家则仅凭“女性互助”原则便决定相助,缺乏足够的动机支撑。
女主被家暴多年,为何突然爆发?仅仅是不愿再忍受屈辱吗?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形象更是扑朔迷离。他接受神秘雇主委托杀死监狱女编辑,却反而放走对方。他与詹周氏之间除了警察与犯人的关系外,动机始终模糊不清。其对詹的厌恶表现得极端暴力,甚至想置她于死地,却没有合理解释。
虽然章子怡被官方定为女主,但雷佳音戏份却远超她,角色表现如同一位叛逆易怒的青年,令人费解其背后原因。
尽管拥有全明星阵容,迅速吸引眼球,但与有深度的影片相比,这种炒作显得本末倒置。过度依赖豪华演员阵容,无形中拉高了观众期待,却难以在短短96分钟内兼顾众多角色,导致人物刻画浮于表面,观众多有“走马观花”之感。
网友调侃:“这部电影就像用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做了一盘凉拌黄瓜——精致却无味。”
此外,片方在去年4月官宣阵容时,为了公平,海报上31位演员的名字按出场顺序排列,连细节都被过度讲究。更令人困惑的是,本该环环紧扣的悬疑剧情被拆分成上下两部播出。试问,当第二部上映时,还有多少观众能清晰记得第一部的内容?
第一部时长仅96分钟,相较于其他128分钟的悬疑大片,少了近半小时。悬疑元素稀缺,大部分镜头显得莫名其妙,更像是未完成的半成品。
事实上,《酱园弄》在2024年戛纳全球首映时的时长高达150分钟。但临近公映,导演陈可辛发现两小时难以承载众多角色的命运,遂决定拆分为上下两部上映。
尽管章子怡的精湛演技为影片挽回了一部分口碑,但她一人的力量难以填补观众的失望和遗憾。第一部的口碑已陷入僵局,第二部的结局究竟如何,观众似乎已有预期。
不过,网络世界变幻莫测,未来几年内,“你真的看懂《酱园弄》了吗?”这样的讨论或许还会再起。
《酱园弄》的口碑崩塌,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下影视圈的怪异现状。用民国悬疑案件包装流量明星,借女性主义话题作营销噱头,最终却将一部悬疑片变成了明星拼盘。
当章子怡的演技沦为流量拼盘的点缀,当女性觉醒的主题沦为暴力镜头的遮羞布,我们不得不反思,那些本应触动人心的力量,正被商业逻辑无声地蚕食。
部分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 《酱园弄》戛纳首映:一桩杀夫案,一幅时代众生相
南方都市报 | 陈可辛:《酱园弄》是复杂的群像戏,拍电影要找到观众共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