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7年后,姜文终于推出了电影新作《你行!你上!》。该片7月18日正式公映后,引发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该片依然保持了姜文电影一贯的风格:又癫又燃;但也有不少观众不以为然,认为是“江郎才尽”的失败之作。目前该片豆瓣评分6.7,跟《一步之遥》一样,是姜文所有执导的电影中的最低分。
姜文采访时说,《你行!你上!》是“钢琴版《让子弹飞》”,片中钢琴家郎朗和父亲郎国任父子俩的追梦之旅就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和《让子弹飞》中的张牧之组队,“这两个人在一起,不知道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这话乍一听没错,影片故事主线就是父子俩以琴为刀,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实现音乐梦想的历程。但姜文可能有意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马小军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他在家被军人父亲大声训斥;暗恋宁静饰演的米兰,后者却成了刘忆苦的女朋友;最后他还被刘忆苦领头的小伙伴们抛弃,被扔进了游泳池里。马小军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勾起了很多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苦涩、阵痛和委屈,在马小军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创作者的温度和怜惜。
但郎朗不是,他天赋异禀,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屠龙刀,稍加点拨,一出手就见血,纷纷将来者斩于马下。这一点,姜文不会不知道。在片中,虽然也有郎朗在父亲威逼下苦练钢琴的细节,但只要他一上场,最终结局就是一句:“爸爸,我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拿姜文饰演的郎国任来比喻张牧之是不合适的,如果非要比的话,片中郎国任充其量只是一个“狐假虎威”的张牧之。
当然,《你行!你上!》是好看的,尤其是影片鲜亮得晃眼的画面,在看多了像《恶意》《酱园弄·悬案》那样阴冷色调的画面后,观看《你行!你上》就像是一个潜在水中很久的人突然冒出了水面,一抬头就看到了天空中的烈日,眩目!这色调如此鲜艳夺目,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梦幻世界,在这里,不管是饰演郎朗母亲的马丽,还是饰演老师的辛芷蕾,都散发出惊艳的女性魅力。
片中有不少独属于姜文的笑点,充分证明了姜文讲故事的能力。不管是警察拆下崔健乐队违建的录音棚的隔音棉送给郎朗父子,还是让郎朗的妻子吉娜来扮演未来的丈母娘,预示着一场命中注定的爱情之约,都能看出姜文的灵感迸发和巧思。对于喜欢姜文的影迷,片中散落着大量可供解读的所谓的隐喻,等着他们来品鉴。
但在好看之外,《你行!你上!》主题却是模糊的。“等到电影结束,我也没有搞清楚这部电影到底想讲些什么!”不少影迷感到困惑,这也是笔者的困惑。片中郎朗虽然在开头就有一场跟父亲在天台上争吵的大戏,但全片看下来,却缺乏对郎朗内心世界的细腻剖析,作为钢琴演奏天才,他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也付诸阙如。唯一的点拨是老师告诉他的:在演奏前,对所有暗恋过的对象的思念都使劲憋住,直到开始弹琴的那一刻。
片中郎朗缺乏个体意识,被父亲一直推着往前走,郎国任成为了绝对主角。相比陈凯歌同类题材的《和你在一起》,《你行!你上!》中塑造一个复杂而充满个性的父亲形象。郎国任在片中展现出两个鲜明的性格特征:一是排除一切困难让儿子冲破天花板,早日扬名世界;二是要保持对儿子的绝对控制权。为此,他不惜跟王子曰和诸葛伯乐大师都闹翻。但如果真的拿“父子关系”来探究本片,却是令人失望的,影片最后虽然贡献了父子俩关于“半生缘”的煽情对话,但这个情节来得如此突兀,反让人觉得这是姜文在不知如何收场时为迎合观众而做出的决定。
《你行!你上》全片充满了不顾一切的冲锋和呐喊,有观众评论“噪得很”。姜文自己解读,是希望通过本片能够让现在的年轻人放下焦虑,迎接挑战,人生也能像郎朗父子那样充满了无限可能。诚然,这样的励志精神没错,但一向被视为很多年轻人精神导师的姜文,请了这些多明星、花了这么多钱拍出的电影就只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太廉价了?再说,现在的年轻人会相信这种呐喊式的口号吗?
《你行!你上!》中的郎朗终究不是马小军,郎国任也不是张牧之。姜文只是借郎国任这个角色,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阳光灿烂”的八九十年代:那是他最意气飞扬、创作最巅峰的年代。只是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已过耳顺之年的他也面临创作瓶颈,《你行!你上!》更像是一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精神狂欢,一个“廉颇未老”的自我证明,一次“梦回青春”的自我激励,一次“少年心性”的彻底释放。看本片,仿佛看到姜文就站在观众面前大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小子们,看着点。从这一点上说,姜文,可能真的老了!
记者: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