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叫《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的电影,在口碑上大翻车,令人唏嘘。这个曾经凭借《无名之辈》创造了3000万小成本制作引爆3亿票房的导演饶晓志,似乎在这次尝试上彻底败下阵来。不过今天,我们不谈饶晓志,来聊聊电影中的另一位主角——章宇。
从《无名之辈》里的胡广生,到《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中的陈三金,章宇通过那些底层小人物的角色逐渐走向了大银幕,真正的火了。许多影迷都说:“只要章宇参演的电影,我一定看!”即便是个配角,也得捧场。
提到章宇,豆瓣上一搜,居然还会带出“好丑”这两个字。不得不承认,章宇的外貌和传统的帅气确实没太多关系,他的面容带着一种独特的、略显粗糙的沧桑感,更加贴近底层人民的形象。
但这正是章宇的魅力所在——从贵州话剧团的稳定生活,到十年北漂的沉淀,再到2018年凭三部作品一跃成名,他的演艺之路,正是“厚积薄发”的经典例证。
章宇1982年出生在贵州,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贵州话剧团工作,度过了三年看似平凡的日子。可是,重复的演出让他的创作热情逐渐消磨,尤其是在2008年主演小品《美丽的山坡》后,尽管拿到了国家级奖项,但全国巡演的枯燥机械让他感到“恶心”。终于,他在日记里写下“2008年我应该在北京”这句自我暗示,决定辞去话剧团的工作,北上开启自己的追梦之路。甚至为了追求梦想,他还因此被话剧团开除,成为了“北漂”的一员。
初到北京,章宇的生活可谓一团糟,曾经与朋友一起经营外卖店,菜单里只有“二娃牛肉饭”和“二娃盖饭”。这些艰难的岁月让他更深入地理解了那些小人物的生活。
这段时期,他参演了《水凤凰》、《李雷与韩梅梅》、《幸福59厘米之爱有多久》等多部作品,虽然角色大多是配角,逐渐摸索着适应电影节奏。2010年,他加入了电影《手枪》的剧组(尽管电影最终未上映)。在那时,他与群演们住在简陋的小旅馆,体验着台球厅、公共澡堂的市井生活。这样的沉浸式经历,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真实的自我”,也让他对角色的内心挣扎与孤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到了2018年,章宇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爆发年,这一年,他凭借三部极具风格差异的作品,彻底走红。
首先是《我不是药神》,他在影片中饰演了“黄毛”彭浩,虽然台词仅有11句,但凭借眼神和肢体语言精准地展现了底层患者的倔强与悲壮,得到了导演文牧野的高度评价,并且获得了金马奖、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接着,《无名之辈》中的劫匪胡广生,再次让他大放异彩。他将角色的滑稽与悲情完美融合,凭借细腻的演技,斩获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此外,在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中,章宇饰演了一个深陷存在主义困境的混混——于城。影片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他的忧郁气质和对复杂人性的把握,使得他的表演技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2018年,章宇从“无名之辈”一跃成为“年度新锐演员”,彻底迎来了自己的巅峰。然而,他并没有急于继续扩展事业,而是选择推掉了20多个剧本,给自己留出沉淀的时间,继续雕琢自己的演技。
2025年,章宇以电影《风平浪静》回归银幕,饰演了因意外陷入黑暗人生的宋浩,再度展示了他对角色的深刻塑造。
在生活中,章宇保持着低调疏离的态度。他几乎不使用社交媒体,也没有微博账号,很少参与综艺节目,甚至自称“社会闲散人员”。他喜欢独处,骑行摩托车,享受自己的私密时光。成名后的他,每年仅接2-3部作品,拒绝模式化的表演,坚守“无法相信角色就不演”的原则,因此在圈内有着“轴”演员的名声。
他的作品中,常常不乏复杂的角色,例如《鹦鹉杀》中的林致光,《狙击手》中的刘文武,都展示了他独特的演技风格。在《狙击手》中,凭借出色的演绎,他还获得了长春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
章宇的获奖记录也相当丰硕,凭借《无名之辈》获得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我不是药神》中饰演的黄毛,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第55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等多个奖项;凭借《狙击手》获得第17届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和第17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在2023年,他凭借《沉默笔录》中的联防队长李立忠,荣获平遥国际影展最佳男演员奖、第10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从话剧舞台到电影银幕,章宇用近二十年的时间,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演艺风格:克制中带有爆发力,市井气息里透着诗意,成为了中国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