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家欠我一张电影票,是我欠大家一部电影。” 这是陈佩斯在《戏台》南京站路演现场深情说出的那句话,表达了他对观众的感激与歉意。尽管电影原定于7月17日正式上映,却因不可抗力被迫延期,令这位71岁的老艺术家在路演时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痛苦。
在发布延期视频时,陈佩斯站在镜头前,眼中泛着泪光,白发苍苍,语气中透出无法掩饰的失望。他郑重向观众道歉,感叹电影的延期让他感到愧疚和无奈。而这部电影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一生的倾注——自从32年前进入电影界后,他终于带来了这部跨越了话剧和电影形式的艺术之作。
然而,电影延期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资本的博弈。原本排在优质档期的《戏台》,突然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中,被商业大片抢占了黄金时段。姜文的《你行,你上》与大鹏的《长安的荔枝》接连提前上映,加之其他七部热门影片集体竞争,电影的排片率骤降至个位数,远远低于预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陈佩斯深感无力。尽管他和团队早已与影院商定好排片,仍无力对抗市场的大潮,最终只能选择延期上映。电影“被迫延期”的消息一出,观众们纷纷表示同情与愤怒,许多人也开始质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资本运作的黑幕。
事实上,《戏台》本应是一部不逊色于那些“商业大片”的作品。陈佩斯亲自编剧、导演,亲自担任主演,更有黄渤、姜武、尹正等一线演员加盟,阵容强大。然而,《戏台》的内容却与传统的商业片不同,它主打的是“戏剧艺术的传承”这一主题,显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与轻松娱乐向的大片争夺观众的青睐。
这部影片改编自陈佩斯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话剧版曾获得豆瓣9.2的高评分,并陪伴他走过了十年的岁月。为了将这一经典舞台剧改编为电影,陈佩斯几乎倾尽所有。为了筹集资金,他卖掉了房子,四处拉人,团队成员几乎是他的一手培养。他全程参与电影的各个环节,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剪辑,都是他亲自把关。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资金短缺、资源紧张等问题不断,甚至连朱时茂都慷慨解囊,为电影投资了100万。尽管如此,陈佩斯依然坚持高标准,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话剧的精髓,带给观众最真实的艺术体验。
然而,尽管如此精心打磨的作品,却因为内容过于“艺术化”而难以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宣传口号虽然极富哲理,却未必能触动主流观众的心弦。陈佩斯在电影上映前充满信心地宣传,却在最后关头被“提档大战”拖延了进程。
尽管如此,陈佩斯并没有因此抱怨,而是通过点映期让更多观众提前欣赏到这部电影,反而让口碑开始发酵。蔡明、潘长江等同行演员也纷纷给出好评,表示电影精彩震撼,黄渤、朱时茂等演员的感动与泪水更是证明了电影的质量。
尽管《戏台》经历了延期,但它的口碑却一点不逊色,甚至在网络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许多网友表示,陈佩斯坚持艺术的精神值得尊敬,电影无论何时上映,观众们都会为其买单。至今,口碑逐渐翻盘,陈佩斯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大众的重新认可。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陈佩斯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作品、对观众的极致负责。他没有选择放弃,仍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用一部电影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属于“戏剧艺术”的珍贵礼物。尽管《戏台》在商业竞争中遭遇波折,但只要电影本身不负观众的期待,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值得的。希望这部影片能够通过口碑走出困境,最终取得应有的票房成绩。
文章来源:九派新闻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