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届亚太电影节的舞台上,聚光灯聚焦在70岁的吕良伟身上,这位资深演员接过了沉甸甸的“华语电影常青树大奖”,脸上挂着岁月沉淀的淡然笑容。那句“挺配我的”看似随意的获奖感言,却恰如其分地总结了他近五十年的演艺历程。自1954年该电影节创办以来,这还是头一回颁发此奖,而这份殊荣落在吕良伟手中,就像为一棵始终茁壮成长的大树戴上了最合时宜的桂冠。
说到吕良伟的角色生涯,真是活力满满,从一介马仔一路走到枭雄。1980年,香港街头巷尾都回响着《上海滩》的旋律,那个穿风衣、叼雪茄的丁力形象深植人心。吕良伟用眼神里的狠劲与青涩,把丁力从棚户区的小混混演绎成一步步攀升权力巅峰的枭雄,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谁能想到,这位刚出道的新人,四十年后竟能横跨港片黄金时代和流媒体新时代,活成一块活化石?
他的演艺路,仿佛由角色铺成阶梯。《跛豪》里那个深陷人性挣扎的黑帮大佬,让观众看到了枭雄面具下的脆弱;《西楚霸王》的项羽,则将英雄末路的悲壮演绎成了史诗;《导火线》里的“渣哥”,一个挑眉的小动作瞬间成为影史经典。无论是市井小人物,还是历史巨人,吕良伟从不设限自己。正如他说:“演活一个角色,比演一百个花瓶强。”
他对表演的认真劲儿,在片场成了传说。为了贴近《跛豪》中角色的体态,吕良伟两个月内狂增40斤;68岁拍《疾速反击》,高难度动作戏亲自上阵,工作人员劝他用替身,他却摆摆手:“观众看得出真假。”正是这份坚持,令他去年拿下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年龄对他来说,从不是限制。
想知道他冻龄的秘密?那就是把生活过成角色的养分。社交媒体上,吕良伟的“常青”密码藏在他闲适的登山游泳和少油少盐的厨房烟火气里。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规律,让他像根深叶茂的老树,越活越精神。和太太杨小娟一起逛菜市场的素颜随拍,让“演员”二字多了些人间烟火。网友们笑称他是“港圈第一养生达人”,其实这份自律正是他创作力的根本。
有观众调侃他:“我高三时你就是这个模样,现在我都三高了,你咋还没变?”吕良伟笑答朴实:“少吃糖,多流汗,心放宽。”把身体管理当成演员的必修课,正如做角色功课般认真。他69岁全国路演《误判》,每天七场见面会轻松应对,与年轻粉丝侃新剧时眼神依旧闪亮。
年龄对他不是秘密,反倒是财富。“70岁又怎样?我还能演到100岁。”片场,他蹲下来教年轻演员走位,也认真听00后导演讲镜头。正因如此,他的表演永远带着新鲜感,就像老茶树上的新枝,既醇厚又充满生机。
这份温暖真实,也体现在他与太太杨小娟的日常相处里。两人没有刻意营造浪漫,却有着细水长流的默契。他研究角色时,她安静坐旁边偶尔提点精准见解。有一次他排练情绪爆发戏,青筋暴起,杨小娟递上热茶:“眼神狠了,嘴角僵了,少了大佬的算计。”一句话点醒他,成了影片的高光镜头。
领奖台上,吕良伟特意望向台下的杨小娟,说:“特别感谢我太太,她是我最严厉的观众,也是最懂我的知己。”台下太太笑着挥手,那眼神里满是与有荣焉的温柔。常言道“爱人如养花”,吕良伟和杨小娟正是最佳范例:她的理解与支持让他更加从容,他的深情养护让她鲜活明媚,岁月在他们身上似乎成了恩赐。
吕良伟身上还有一种特别的“活人感”。他能素颜喝茶聊家常,在颁奖礼后台帮搬椅子,粉丝叫他“吕哥”而不是“吕老师”,就是因为他身上没有老戏骨的架子。这种亲切让他在流量时代里格外珍贵。
获奖后,他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视频,写道:“希望100岁时,你们还能在银幕上看到我。”没有华丽辞藻,却比任何宣言都动人。正如他说:“真诚比流量长久。”这股真诚让他五十年如一日被观众记挂——70后记得他的丁力,80后迷他的枭雄,90后00后则将他视作生活的范本。
领奖时,他还即兴跳了《导火线》里“渣哥舞”,肢体依旧灵活,笑容里透着少年气。台下掌声雷动,人们为奖项欢呼,更为他的精神喝彩:如何在时光中既守住初心,又不断成长?吕良伟用半个世纪的演艺人生告诉我们,所谓常青,就是把热爱做到极致,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当他握着奖杯缓缓走下台,背后的大屏幕还在循环播放《上海滩》的经典片段。丁力的身影与眼前的吕良伟交织,仿佛在诉说一条真理:真正的传奇,永远不会被时间击败。
粉丝总结道:“70后看的吕哥是青春,80后是偶像,90后和00后则是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榜样。”这句点评,道尽了吕良伟跨越时代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