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先生的离世,引发了近期媒体的广泛关注,原因何在?无论是相声界的资深前辈,还是在相同阶段的艺术家,他都是活得最久的一位,更是这批相声艺人集体告别舞台的代表之一。虽在世时对他的评价颇具争议,但他如今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所剩下的也不必再过于计较。我只是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至于对与否,大家听听即可。
不久前,我们常常能看到关于杨少华与其子的视频,这样的频率可谓频繁。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些儿子们不仅是为记录生活而拍摄,更多的是借助于父亲的人气来吸引流量,甚至还有所谓的干儿子之类的戏份。值得一提的是,杨少华去世当天早上,他还在某家饭店的剪彩仪式上露面,这实在让人感到不堪,难道让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暴露在烈日下,子女们心里就一点不觉得疼吗?
有人评价他是为了安享晚年,但我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到了这个年纪,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顾,倘若有人向你请求帮助,你真的能选择袖手旁观吗?至于杨少华本人多少次出镜是出于自愿,我并不知晓,但我相信他心中一定会有过勉强。安享晚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或许是晒晒阳光,逗逗小鸟,喝杯茶,坐在摇椅上悠闲地看电视,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享受。
否则,年过九旬的人需要金钱又有何用?他能配合拍摄视频,又岂不是为了儿子?让我更难以理解的是,在他的葬礼上,还有杂技团的表演者前来助阵,不仅有借喉叼矛的惊险场面,还有一位大哥不遗余力地给表演者打赏,围观的人群似乎完全沉浸在杂技的表演中,悲伤的气氛完全荡然无存。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才算合理呢?
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葬礼上,确实也会请人来哭丧,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但我从未听说过会有杂技表演这种事,将葬礼变成杂技团的演出,显然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老人安静地躺在里面,而外界却喧闹纷呈,甚至还有人不停打赏,这又算什么?我想问,如果杨少华的儿子们坚决反对杂技团的到来,谁敢如此大肆喧哗?
也就是说,这是儿子们所默许的行为!杨少华的后半生几乎都是为了支持儿子,无论是相声演出、电视拍摄,亦或是晚年生活的点滴,竟然还要配合儿子们进行表演。究竟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如今无从考证。最终,杨少华先生的最后一点余热都被他的儿子们所操控,这样的行径不过是想在葬礼上制造话题,吸引公众的瞩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