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午,《越动青春》总决赛的最后一期在东方卫视隆重播出,王婉娜凭借精彩演绎《甄嬛》选段,一举夺得了这一季的总冠军,俞果紧随其后获得亚军,沈佳敏与赵心瑜并列第三。节目在这一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关注,也有效推动了越剧的普及和传承。众多越剧演员的出色表现无疑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多个剧目也成为了观众热议的话题,彰显了《越动青春》在越剧推广上的成功。
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几位选手的表现堪称精彩。其中,陈欣雨带来的《花中君子·爬堂》尤为吸引眼球。事实上,虽然我并不熟悉越剧《花中君子》,但对于梆子戏《陈三两》倒是有些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各自都有许多相互借鉴和交融的地方,梆子戏中有《陈三两》,而越剧中则有《花中君子》,两者讲述的故事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同一故事的不同演绎。
作为河北人,我对河北梆子自然有一定的了解。近年来,越剧的演出场所几乎都座无虚席,这让我们河北梆子人不禁羡慕。在河北,尤其是在石家庄,虽然也有专门的梆子戏剧场,但票房表现却远不如越剧,只有名家登台时,票才勉强能够售罄。对于我所熟悉的河北梆子来说,更多的演出场合还是出现在婚丧嫁娶的场合——比如庙会和出殡等活动,戏班子常常应邀唱大戏。所谓“大戏”,就是唱全本的戏码,类似于如今的电视剧,完全展现一段完整的故事,而不像常见的选段演出。
在《越动青春》的舞台上,陈欣雨演绎的《花中君子·爬堂》也是选段之一,主要展现了姐弟相认、姐姐斥责弟弟的戏份,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而《陈三两》作为河北梆子的代表作,其完整的故事构架更为深刻,讲述了一个具有完整逻辑闭环的悲剧,犹如电影《雪国列车》中的命运轮回,让人深思。
《陈三两》的故事内容值得细细品味。故事的开篇,讲述了一位贫寒书生参加科举,但因坚守清白拒绝行贿,最终未能如愿获得官职,导致贫困潦倒并早逝。书生的女儿,女主角,决心以卖身葬父,同时将所得的钱用于资助弟弟继续学业。古代学子的奋斗目标是金榜题名、入仕为官,女主通过卖诗文在青楼谋生,资助弟弟完成学业。
时光流转,女主逐渐被一名反派看中,欲纳她为妾。女主坚决拒绝,反派便借送礼的手段,引发了更深的阴谋。在《越动青春》的舞台上,选段《爬堂》正是描述了女主被折磨后,官员得知真相,发现自己折磨的是亲姐姐。此时,姐姐愤怒地斥责弟弟,而这一场面在节目中已有精彩呈现。
然而,《陈三两》真正的亮点在于其表面讲述的是女主的悲剧故事,而深层却是弟弟的成长与堕落。弟弟凭借姐姐卖身所得,完成了自己的科举梦想,最终成为地方官员。然而,他并未实现当初对姐姐的承诺——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反而堕落成了贪官,差点害死亲姐姐。这个故事的深刻反思令人震撼,恍若《雪国列车》的命运反转。
在《雪国列车》中,男主角一路向车头冲锋,最终面对大反派时,反派提出一个深刻的疑问:“你坐在我的位置上,你又如何?”这一反问震撼了观众,令影迷不得不思考:如何避免自己成为那个被讨厌的角色?而《陈三两》的故事,所带来的思考与之类似。弟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后,如何避免成为他曾誓言要惩治的贪官污吏?
中国传统戏曲的价值,正是在于它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情节引发观众的深思。它通过留白、暗示和反转,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考。这些传统戏曲的深邃寓意,恰恰是现代影视剧创作所需要借鉴的营养源泉。
《越动青春》的舞台展现了越剧的艺术魅力,而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精髓,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探索。越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仅需要我们欣赏,还需要我们深刻挖掘其中的内涵与智慧,传承并创新,才能让这份艺术瑰宝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