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影视行业中,演员众多,但能真正做到演啥像啥、在不同类型角色中自由切换且都能演绎得精彩绝伦的却并不多见。王鹤润便是这样一位令人瞩目的演员,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知书达理的华兰大姐姐,到《莲花楼》里的疯批美人角丽谯,她每一次的亮相都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惊喜[5]。
而近期播出的《护宝寻踪》中,她再次展现出了非凡的演技实力,成功塑造了考古队长雒青这一角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王鹤润演艺生涯回顾:多面角色的精彩演绎**
**(一)《知否》华兰:温婉端庄的大家闺秀**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鹤润饰演的盛华兰是盛家的长女,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婉端庄的角色。尽管是戏份不多,但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王鹤润将华兰在盛家的处境、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在婚姻中的无奈与坚韧都演绎得十分到位。华兰这个角色不仅让观众记住了王鹤润,而且还看到了她在古装剧中塑造温婉角色的能力[5]。
**(二)《莲花楼》角丽谯:疯批美人的极致演绎**
与华兰截然不同,王鹤润在《莲花楼》中扮演的角丽谯则她是一个为爱痴狂、心狠手辣的疯批美人。在剧中,角丽谯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张力,王鹤润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这个复杂的反派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又爱又恨。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展示了王鹤润在演绎反派角色方面的强大实力,也让观众看到了她的多面性[5]。
**二、《护宝寻踪》:王鹤润的正剧突破**
**(一)角色反差与形象塑造:从青涩学生到成熟队长的蜕变**
在《护宝寻踪》中,王鹤润饰演的雒青经历了从青涩学生到成熟队长的巨大蜕变。前期,她通过清澈的眼神、轻盈的肢体语言和求知若渴的台词节奏,精准地传递出了考古新人对考古事业的纯粹热情。此时的雒青就像一张白纸,对考古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王鹤润将这种青涩和纯真演绎得十分自然,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对梦想的那份执着[5]。
随着剧情的推进,雒青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考古队长。王鹤润以眼神的坚定感、指挥时的沉稳气场和面对危机时的果断决策,展现了人物十年的成长跨度。她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和坚定,在指挥考古工作时,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自信和专业。为了贴近考古人的真实状态,她主动接受晒这种外形的“自毁式”塑造与角色内核的升华形成了强烈反差,被观众评价为“用颜值换演技诚意”的典范。王鹤润通过外形和气质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雒青,让观众看到了她在角色塑造方面的强大能力[5]。
(二)表演层次与细节拿捏:深入考古工作者的日常
在《护宝寻踪》中,王鹤润在表演层次和细节拿捏上也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专业场景刻画上,她深入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状态。通过观摩原型人物张韵的著作《繁华重生》,她将书中描述的“细微突破的狂喜”转化为角色勘察古墓时的微表情。在剧中涉及器物排队、铭文拓印等专业操作时,其动作精准度获得了考古顾问的认可。这说明王鹤润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做了大量的功课,对考古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表演中如此精准地呈现出专业的一面[5]。
三、《护宝寻踪》的题材创新与社会价值
《护宝寻踪》作为一部考古与文物保护题材的电视剧,在当下影视剧题材创新、类型突破的浪潮中,敏锐地把握住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和强烈认同感,通过考古题材剧连接当下与历史,高度兼顾了故事品质和社会价值[1]。
剧中,以方堃、雒青为代表的青年考古学家们扎根土地,在艰苦的工作中守护国家瑰宝,也珍视并享受着探寻真相、与古人和历史对话的喜悦。而以齐大仓、杨青石为代表的文保工作者,与文物犯罪团伙们周旋较量,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源于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同时,该剧注重呈现普通群众在守护文化遗产、打击文物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村主任齐有粮、文保员严守村等人,出于对祖先和乡土的朴素敬意,热情参与到文保工作当中,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深刻感知着守护中华文脉的重要性[1]。
四、结语
《护宝寻踪》的播出,不仅是一部电视剧的开播,更是一场弘扬文物保护精神的文化盛宴。王鹤润在剧中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一名演员的专业素养和多面性。她通过角色的塑造,向观众传递了文物守护者的坚韧与执着,也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跟随王鹤润一起走进《护宝寻踪》的世界,共鉴文物真章,感受文物守护的热血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