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观察者
在中国影视产业的迭代浪潮中,导演贾凯的成长史恰似一部现实题材的励志片——从山东济宁的工作室起步,以网络短剧撬开行业大门,最终以多元类型创作在院线电影领域站稳脚跟。这位“90后”导演用15年实践印证了互联网时代创作者的可能性,其作品序列不仅折射出媒介载体的变迁,更映射了中国影视市场的审美转向。
一、网络时代的先锋实践者
贾凯的导演之路始于对媒介生态的敏锐洞察。2010年创立个人工作室后,他率先捕捉到网络视频的爆发潜力:
现象级短剧突破:2013年执导的《想笑就笑》在腾讯视频、360视频首页获持续推荐,单集播放量超3000万,成为早期网络短剧的标志性作品;
低成本创作范式:2015年以极低预算完成网络电影《混社会之身不由己》,在优酷、爱奇艺多平台上线,开创小成本制作商业变现的新路径;
类型化量产能力:2015-2018年间密集推出《江湖道长》《美丽潜规则》《魔力手机》《死亡通知》《西游之大闹女儿国》等20余部作品,涵盖喜剧、悬疑、奇幻类型,奠定其“高产导演”的行业标签。
二、多元类型的探索者
贾凯的创作图谱始终拒绝风格固化,通过持续跨界实验拓宽表达边界:
《大话天竺》(2017)将西游神话嫁接无厘头喜剧,在乐视、搜狐、爱奇艺同步上线,以解构经典探索网络电影新叙事;
《西游之真假公主》(2017)延续奇幻类型创新,成为其向院线转型前的关键练兵。
2017年院线电影《我的高考我的班》以高考生态为原型,成为首部完全由济宁团队独立拍摄的院线作品,通过地域文化表达获社会广泛共鸣;
2022年《大庆哥》系列聚焦市井人物命运,通过《浴火重生》《决战花城》两部曲完成对底层生存图景的连续性描摹。
三、现实主义的回归者
随着创作经验累积,贾凯逐渐转向更具社会深度的题材探索:
人性暗部勘探:2019年《致暗处的你》通过悬疑框架剖析心理创伤,标志其从娱乐性向思想性的转型;
地域文化赋能:2024年院线新作《一路福星》以上海出租车司机家庭为切口,穿插80-90年代怀旧元素,在济宁开机后转场上海拍摄,实现南北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创作哲学升级:从早期类型拼贴到《一路福星》中对市井悲欢的细腻捕捉,其“现实为骨,想象为翼”的美学理念日趋成熟。
四、光影未来的开拓者
在艺术创作之外,贾凯积极构建行业生态:
地方影视推动者:2025年当选济宁市电影家协会副会长,整合区域创作资源;
新生代培育者:通过抖音平台(粉丝20万)分享片场花絮与导演手记,向年轻受众传递影视工业化知识;
跨界融合先行者:2023年入选西部电影梦工厂“年度台历人物”,探索电影与文旅、数字技术的结合可能。
结语:在变局中坚守叙事本质
从网络短片的3000万点击到院线电影的银幕征程,山东籍导演贾凯的十年恰是中国影视产业变革的缩影。其作品始终紧扣两大坐标——互联网基因赋予的媒介敏锐度与齐鲁文化滋养的现实厚重感。在《一路福星》的镜头中,出租车穿梭的街巷既是故事空间,更是新生代导演对时代脉搏的丈量。当技术狂飙席卷行业,贾凯用实践昭示:唯有扎根人性叙事并拥抱载体变革,方能真正驾驭光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