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燥热的暑期,许多人都心怀期待,想要借几部电影来消磨时光,解解乏,放松一下。可是,当他们走进电影院,最终捧着几张票,离开时的心情却充满了失望与困惑。电影院里,炫目的大屏幕映照出了一幕又一幕的空洞与无趣——暑期档,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曾经,暑期档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电影界的盛事,无论是宣传、阵容,还是口碑,每年这个时候总能有那么几部电影冲击票房,成为真正的“爆款”。然而,今年的暑期档,却像是一个没有底的深渊,令人心惊胆寒。
最亮眼的成绩,也不过是《长安的荔枝》,勉强突破了一亿票房。你如果回忆去年的《抓娃娃》,还记得它仅凭点映便打破了亿票房的神话,随后的放映也愈加火爆,几乎成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赢家。对比之下,今年的暑期档,简直像是一片干涸的沙漠,毫无生气。
谁能想到,原本以为能带来无限欢愉与放松的几部电影,竟全都成了“坑钱”的存在。有的剧情模糊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笑点干瘪得让人哭笑不得,而票价还被推得极高,真是让人感到影院不仅在折磨观众的眼睛,连钱包也一并掏空了。
“题材丰富”,这是不少电影的标榜,悬疑、喜剧、历史元素,样样俱全,但遗憾的是,没有一部真正能够触动观众的心。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编剧的构思,似乎都显得那么空洞和敷衍。看着各大评论区满屏的差评,我们恍若听见了一个无声的呐喊: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接下来,我们不妨聊一聊几部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大鹏导演的《年会不能停》,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出,那些全程几乎像“道具”般存在的角色,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甚至是让人不忍卒读。庄达菲那种极其单薄的表现力,在这部影片中再次被放大,观众纷纷嘲笑其“挂件”般的存在。
然后,又有大鹏、白客和庄达菲再次联手,给观众带来了《长安的荔枝》。观众们原本期待着它超越剧版的表现,却没想到,它完全是披着古装外衣的现代话剧。台词与动作,时时刻刻都在暴露出一种无法忽视的“现代感”,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是一部与“长安”这两个字相关的电影吗?不仅如此,影片的其他角色也让人感到失望,几乎没人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人都像是匆匆登场的过客。
再说姜文导演的《空白》,一位网友的评价足以概括所有人的心情:“看完电影,一个字:累。”姜文的这部作品,从剧情到音乐,似乎都在和观众做对抗。那种混乱无章的配乐让人烦躁不安,剧情的单调也让人失去了对电影的兴趣,眼睛和耳朵都成了受害者。
让人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这部电影带有浓重的“爹味”。观众原本期待姜文能够展现父爱的温暖与慈祥,可最终却只看到了冷漠与疏离。难道,姜文真的是那个《邪不压正》的导演吗?当东北方言硬生生地塞入剧本中时,连一些本地观众也觉得有些不适。
至于陈佩斯导演的电影,虽然群星云集,黄渤、姜武等人也都大放异彩,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根本未能给观众带来任何惊喜。为了让人提前“品味”一番,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便开始点映,但这样一部无趣的作品,早早放映便注定了它的失败。它讲述了与京剧有关的故事,却偏偏加入了“喜剧”的元素,最终却变成了一个“让人坐立不安”的尴尬局面。那些期待能开怀大笑的观众,只得一脸茫然和失望。
电影不再是逃离现实的圣地,而成了沉重负担的代名词。你想通过它放松,结果却把自己带进了另一个痛苦的深渊。在这个暑期档,看来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欠缺了某种不可或缺的“灵魂”。无论是《长安的荔枝》还是《你行!你上!》,它们都无法突破低谷。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对电影失去信心,毕竟,电影本身是艺术的表现,是对人性、对社会、对情感的深刻探讨。我们虽然在这一季的电影中遭遇了“雷区”,但仍旧不失对美好艺术的追求。
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见到更多充满创造力、充满灵魂的电影作品,不论它们是悬疑、历史,还是喜剧。电影的真正魅力,往往藏在那些用心制作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腻的情节中。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重新拾回那份看电影的纯粹与激情。在此,祝愿每一位热爱电影的朋友,依然能够在无尽的银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