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所谓的下里巴人怎么了”,炸开了音乐综艺的精英滤镜。
直播镜头前,郝蕾的眉头越锁越紧。当乐评人梁源批评草根选手香奈儿演唱《爱如火》“不够落地”时,她突然拍案而起:“为什么这时候不讲技巧了?”矛头直指评审团对另一位唱功平平但走搞笑路线的选手白皓睿的宽容态度。
这场发生在《让我来唱》直播现场的冲突,瞬间将艺术评价的双重标准撕开在公众面前。郝蕾的质问如利刃出鞘:“艺术不分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艺术就是艺术,热爱都是真心的。”
战火升级:天后该不该“艳丽”?
当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加入战局指责郝蕾“不够专业”,认为音综应纯粹以音乐视角评判时,郝蕾立即反诘:“舞台表演难道不用表演吗?”争议焦点迅速从专业边界滑向外貌偏见。水木年华一句 “香奈儿太漂亮了,哪有天后是艳丽的” 引发萧亚轩当场狙击:“漂亮无罪!”
这场争论已超越个人好恶,演变为艺术评价体系的根本冲突。一边是学院派对技术指标的坚守,一边是郝蕾代表的综合舞台审美观——她以演员身份剖析“陈果眼里只有香奈儿,香奈儿眼里有全世界”的表演层次时,实质在挑战音乐综艺的单一评价维度。
双标之争:精英审美的遮羞布?
耐人寻味的是,郝蕾并非音乐门外汉。她2001年发行专辑《关于TA的伤心事》,在话剧《恋爱的犀牛》中演唱的《氧气》被乐评人耳帝奉为“叙事性演唱教科书”。但她的跨界身份仍遭质疑。水木年华坚持认为专业音综需要纯粹音乐视角,暗指演员的表演思维是“越界评判”。
网友的立场同样撕裂。支持者盛赞郝蕾扯下精英主义的遮羞布:“《爱如火》再俗也是真心热爱,凭什么被审美PUA?”反对者则讥讽:“按她的逻辑,歌手要不要比演技?”更有观众洞察到评审对草根歌手与网红选手的悬殊标准:“资本操控的规则,比审美偏见更可怕。”
真实风暴:娱乐工业的照妖镜
这场冲突迅速蔓延为全网热议的#郝蕾斥乐评人双标#事件。有人翻出郝蕾在百科中“拒绝妥协的烈火脾气”的记载,笑称人设永不崩塌;也有人质疑剧本痕迹——毕竟她刚在《无限超越班3》贡献诸多热搜。
更深层的叩问浮出水面:当香奈儿这样的草根歌手连输两场,当“不够落地”成为否定真诚艺术的万能标签,我们是否该反思,音乐评价权究竟该由谁掌握?郝蕾的怒火或许略显戏剧化,但确实烧穿了娱乐圈长期存在的阶层鄙视链。
直播结束后,#郝蕾斥乐评人双标#的词条持续占据热搜榜首。网友翻出她二十年前在《恋爱的犀牛》中演唱《氧气》的影像,那段曾被奉为“叙事性演唱教科书”的表演,与今日为草根发声的姿态形成奇妙呼应。
当节目组为收视率窃喜时,郝蕾摔门而去的画面,已成为刺向娱乐工业虚伪评判体系的一柄利刃——艺术从不应困在“阳春白雪”的玻璃罩中,正如真正的热爱,永远燃烧在《爱如火》这样炽热的歌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