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音乐节目录制现场起了矛盾,水木年华的卢庚戌和郝蕾因为选手表演评论吵起来了。时间是今年夏天,俩人在后台对着监控画面讨论选手舞台表现,结果越说越激动,差点吵起来。
卢庚戌当时说评委用表演标准评价音乐比赛不专业,觉得应该专注声音技巧。郝蕾立马顶回去:“歌唱比赛难道不是表演?唱歌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吧?”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场气氛有点紧张。
这事播出后网上吵翻了。有人站卢老师,说学唱歌十年才知道基本功多重要,不能只看表演。也有人骂他太死板,现在节目都是视觉系,不带表演怎么吸引观众。郝蕾那边倒是不少粉丝支持,觉得她说话实在,艺术本来就得结合表达。
我看评论区还有老观众翻出以前比赛录像,说以前评委就爱说音准节奏这些,现在全变花哨动作了。有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他导师也抱怨,现在很多学生把舞蹈形体看得比练声还重要。
节目组后来没解释,但感觉他们可能早有准备。现在音乐综艺确实越来越像真人秀,选手们化妆造型都讲究得很,录节目像拍时尚大片。有次看到后台照片,选手们换舞台装花的时间比排练还长。
网上还传过内幕,说评委们私下也意见不合。有知情网友爆料,上次有评委因为选手忘词生气,另一个评委却夸他临场反应好。这回俩人公开较劲,估计是积压多时了。
这事影响挺大的,这几天音乐学院论坛都在讨论。有教授发帖说教学内容该改改了,光教发声不行,得教舞台表现。贴吧里有毕业生吐槽:“我们现在找工作,公司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会不会跳舞,简历里声乐等级证书没人看。”
网上有人翻出十年前的比赛录像对比,发现评委问题从技术转向了个性展示。以前卢老师自己参加比赛时,评委全是讨论音域控制这些,现在选手穿着荧光服跳街舞,评委反而不敢说味道不对了。
微博超话里有个制作人发言说难做:“观众要热闹,评委想专业,广告主要收视率,三方拉扯太难平衡。”底下有人举例子,说有个歌手唱京剧选段,评委夸韵味好却被网友骂土,最后节目组只能剪掉一半评价。
这事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但能看出行业确实变了。现在出新专辑都不如上综艺热度高,很多歌手抱怨:“我们是不是成电视演员了?”评论里有人晒合同,上面写着出场费要看“镜头表现力评分”。
节目组最近又放出花絮,看俩人后续关系还正常。郝蕾给选手示范舞台动作,卢庚戌低头记笔记。评论区有人说:“他们吵归吵,该工作还得配合,这就是现在行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