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的静妃,刘敏涛演的那个,看着真不起眼。跟言皇后比,她既不会溜须拍马,地位也差老远;跟越贵妃比,没那么多风情,更不会那些勾人的招数。可要说争宠,她绝对是王者级别的,这到底是为啥呢?
静妃最早就是林府的一个医女,后来跟着林府大小姐林乐瑶陪嫁进宫,皇帝顺手把她也收作了宫嫔。她欠着林燮的恩情 —— 当年她是个孤女,被林燮救下,因为懂医术,才留在林府当医女。后来林乐瑶身体弱,她才陪着一起入宫照应。
当年赤焰案爆发,静妃能逃过一劫,一是因为她性子真像封号那样,少言寡语、谨小慎微,二是因为她给皇帝生了儿子萧景琰。从那以后,她和儿子就被边缘化了。为了活下去,不给儿子惹麻烦,静妃在宫里一直特别低调,几乎没啥存在感。
直到她知道林殊没死,还以梅长苏的身份回京城翻案,儿子萧景琰也明说要参与夺嫡,沉寂了十多年的静妃才开始在宫里布局。她争宠,其实就是为了给儿子夺嫡加筹码,而且在梅长苏翻案、靖王夺嫡的路上,她确实起了关键作用。可看起来没啥优势的静妃,凭啥能成皇帝最宠的人呢?
言皇后是言阙的妹妹,言家在京城是大家族。虽说言阙早不管朝政了,跟这个妹妹关系也一般,但言皇后毕竟背靠言家,有恃无恐。而且她还有个养子誉王,誉王聪明有计谋,跟皇帝很像,言皇后自己也挺有心机手段。
越贵妃呢,不知道她家族背景咋样,但她是太子的亲妈,可见皇帝以前多宠她。她年轻漂亮,一举一动都带着媚态,梁帝作为正常男人,自然扛不住这种美色诱惑,所以越贵妃之前风头很盛,甚至能跟皇后抗衡,靠的不就是皇帝的宠爱嘛。
可静妃一旦下场争宠,言皇后和越贵妃根本不够看,分分钟就被比下去了。她没背景,长得也不算顶美艳,又不会那些勾人的手段,咋就后来居上成了皇帝最宠的人呢?
关键就在于静妃太会抓时机了。那时候梁帝已经老了,人一老就怕死,特别看重养生,皇帝也不例外。静妃本来就是医女出身,最会利用自己这个优势,用专业的医术把皇帝照顾得舒舒服服的。这种专业级别的关怀,时间长了谁能离得开?梁帝慢慢就对她产生了依赖,就像离不开良药似的。
再者,静妃平时不爱多说话,看着从不掺和宫里和前朝的纷争,可总在关键时刻,轻飘飘说上两句,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她给梁帝的感觉就是无欲无求、随遇而安,这让多疑的梁帝能暂时放下戒心。所以静妃不光能用医术让皇帝身体舒服,还能用自己的性情让他心里彻底放松,这才是她最厉害的地方。对付年老的皇帝,静妃这手段,简直是量身定做,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管用多了。
其实静妃的聪明,在于她把皇帝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年轻的皇帝可能喜欢美色和热闹,可老了的皇帝更需要安稳和贴心。言皇后一门心思扑在权力上,越贵妃只会用美色糊弄,只有静妃懂得用 “不争” 来 “争”,用 “贴心” 换 “真心”。她不跟别人比谁更风光,就比谁能让皇帝离不开 —— 你看她给皇帝熬汤、按摩,说的话都熨帖到心坎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是最长久的争宠之道。
说白了,静妃赢就赢在 “懂分寸”。她知道啥时候该退,啥时候该进;知道皇帝老了缺啥,不像言皇后那样满脑子都是权力,也不像越贵妃只会搔首弄姿。她用 “实在” 换 “信任”,用 “安稳” 换 “依赖”,这种不声不响就把皇帝的心攥在手里的本事,才是真的高明。她就像一杯温水,平时不显眼,可渴的时候,比那些烈酒、甜饮更让人离不开。这大概就是静妃能后来居上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