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法之名》掀起热潮后,另一部由张鲁一、白敬亭、高叶主演的普法剧也悄然登陆,虽然没有大热的《扫毒风暴》那般吸引眼球,但依然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
这部剧的热度较为平稳,单从演员演技、剧情逻辑、以及专业程度这些表面因素来看,评分可能不会太高。但在景然看来,这部剧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却是值得一看的良心之作。
它的主题非常深刻,层层递进,像三层楼那么高,观众看完一定能有所收获。
《正当防卫》一开场便以检察官段鸿山雨夜自首“杀人”的震撼剧情把观众拉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命案漩涡。三条时间线交错展开:十四年前李沐风校园防卫过当案、江婷家暴反杀案、段鸿山检察官杀人案,这三条线如同一面多棱镜,展现了“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概念在司法实践与人性之间的错综复杂。
当悬疑的叙事风格与严肃的法理交织在一起,这部剧虽然暴露了创作上的一些局限,但也展现了国产剧在突破常规和深挖社会痛点方面的勇气。
简单来说,张鲁一饰演的检察官段鸿山,十四年前审理了一起校园暴力案件。李沐风(由白敬亭饰演)为救梅筝(张柏嘉饰演)被校友周林持棍殴打,慌乱中无意抓到一把水果刀进行反击,结果刺死了周林。这起案件在多次争议后被判定为防卫过当,李沐风的前途也因此毁掉。
十四年后,江婷(由高叶饰演)遭遇了长期家暴,在离婚期间,前夫闯入她家进行威胁,最后江婷七刀杀夫,案件同样落到了段鸿山手里,这次段鸿山给出了“正当防卫”的结论。然而,段鸿山自己也陷入了一场绑架案,绑架者正是周林的父亲,因为他不满李沐风案的判决,专门设计了一个局,意图将段鸿山置于绝境。
随着新一代检察官方灵渊(高叶饰演)的出现,案件的多重线索逐步揭开,跨越十四年的法律与人性之问逐渐浮出水面。
从剧情来看,剧中确实有些瑕疵。比如,核心情节设定略显套路,巧合的出现过于频繁,显得有些不够真实。尤其是段鸿山检察官在经历“亲身杀人”之后才真切理解防卫者的痛苦,这一设定明显与《第二十条》《底线》等作品相似。这样的“刀不落在自己身上不知痛”的逻辑,迎合了观众对于因果关系的需求,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司法工作的专业性。难道真要检察官亲自沾上鲜血才能理解防卫者的恐惧吗?
此外,巧合链条过于密集,也让剧情显得有些“做作”。梅筝作为关键证人,竟然在十四年间精准出现在每起案件中;段鸿山反杀的竟是旧案死者之父;江婷的鱼缸与李沐风工作室的鱼缸如出一辙。这些“恰巧”发生的事件推进了剧情,但也让悬疑感变得刻意,削弱了真实感。
虽然这些问题存在,但从整体来说,这部剧通过巧妙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加深了大众的思考。三位曾是同校的学生,在不同境遇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这种对比让观众更深入地思考“正当防卫”的法律和人性界限。
即便从套路上看,这部剧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剧集通过高密度的叙事节奏和紧张的悬疑设计,精细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比如,“家暴反杀案”中的阳台芦笋削皮痕迹、鱼缸的位置等细节,反复出现的“旧案”与“新案”巧妙呼应,这些细节为剧情添加了层层的悬念。
《正当防卫》的更深层突破在于,它不仅仅是悬疑剧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这些案件的对比,展开了关于法律和人性深刻的辩证思考。剧中探讨了“防卫是否需要完美”、“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如何平衡”,这些法理难题每一条都扣人心弦。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剧集还揭示了正当防卫认定背后的时代变迁。十四年前,校园霸凌问题尚未进入司法视野,而如今家暴受害者的“受虐妇女综合征”已经被纳入司法考量。这种进步体现了社会和司法理念的变革,也让剧集更具现实意义。
最终,剧集的结局为梅筝的复仇画上了句号。防卫杀人案背后不仅是李沐风的前途被毁,梅筝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变。这场因果的循环,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与人性碰撞时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正当防卫》是一部既有突破也有局限的作品。它通过精巧的悬疑结构和深刻的法理探讨,引发了观众对于司法与人性的深层思考。然而,也因为过于依赖巧合和套路,削弱了部分真实感。但它的勇气在于敢于触碰司法和社会痛点,尽管面临挑战,它已经迈出了值得肯定的步伐。
在如今全民讨论“正当防卫”的背景下,这部剧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悬疑的快感,更引发了对法律与生命的深刻反思。当剧中的角色在血与泪中与法律的冷酷碰撞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案件裁定,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正义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