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访中,姜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拍电影你不能对不起观众,你不能把观众当傻子,总有一天观众长大了成熟了,他回过头来看,他会说当年姜文还真没糊弄我……”这番话彰显了他对电影艺术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观众的尊重态度。多年来,姜文一直保持着这份“初心”,始终清醒地坚守着自己的电影理念。记得在7年前《邪不压正》的采访中,他被问及回避朱潜龙杀师这个结局是否是对观众的一种妥协。姜文当时回应道:“我觉得对观众妥协的话吧,都是套话和伪命题,对我来说不存在,我从来没有冒犯过观众,也从来用不着妥协。”在他看来,想得太多反而做不了事,拍电影就应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观众如果喜欢,那是一种巧合;如果不喜欢,也无可奈何,因为妥协并不一定就能换来好结果。
7年后,姜文带着新片《你行!你上!》回归,依旧保持着纯正的“姜文味道”,没有因为市场的变化和观众口味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从预告片中就可以看出,姜文饰演的郎爸那段台词充满了辨识度:“为了给他们看跳光屁股,让他去给牛弹琴?”“他们想跟他签一个长期合同。”“郎朗的观众不是牛。”“你歧视牛。”“我不歧视任何牲口,朗朗的观众应该是人类。”这种高密度的台词对话,搭配幽默的语气和机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姜文的作品。即便他7年没有推出新片,但《你行!你上!》依然“姜味”十足。
电影上映后,如同天空中的烈日,瞬间将人们从近期国产电影阴郁的氛围中解救出来。影片的故事核心非常干脆明了,表面上讲述的是郎国任、郎朗这对父子在钢琴领域的“升阶之路”,他们怀着不同的心境,在逆境中磨砺成长,最终在郎朗17岁时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然而,电影的寓意却十分深刻,能让人联想到许多东西。尽管这个关于父亲带着儿子走钢琴“打怪升级”的故事本身并不算特别出色,但电影制作的功底就在于能够通过叙事节奏和风格的处理,让一个普通的故事变得精彩绝伦,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你行!你上!》这部电影有着非常癫狂的姜文气势,给人一种打鸡血闷头向前冲的爽感。比如在一段剧情中,美国大师说朗朗要出名得等到50岁之后,郎爸却表示自己等不了,因为50年后他看不到了。他强调要成功、要天下第一,就得是现在,清晰地表达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理念。从市场层面来看,《你行!你上!》的故事或许并不理想,甚至姜文本人可能也意识到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是他选择中最出色的。但他喜欢这个故事,所以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拍摄了,仅此而已。对于喜欢姜文老风格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足以让他们找到满足感。
除了姜文导演的独特风格,演员们在《你行!你上!》中也各显神通。姜文饰演的郎爸,虽然在一些文章中被批评为“爹味十足”,甚至有人称他是“有毛病”的人,但姜文自己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在一段推荐访谈中提到父子缘分:“他活一半时有了我,我活一半时没了他”,曾经的父子争执,最终都成了岁月的馈赠。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刻意的煽情桥段,亲情的温柔与遗憾都隐藏在一些“矛盾”之下。姜文自己也清楚郎国任是一个有争议的角色,但他就是喜欢这样的角色。他曾经说过:“没有争议的人怎么演?就得有争议、有棱角的人才有意思。”“你要这一辈子当一个四平八稳的人,我觉得有点可惜了时间,因为所谓争议就是你敢试错,哪怕错也比四平八稳强。”
饰演郎朗母亲周秀兰的马丽在这部电影中也实现了突破。尽管马丽本身已经很有名气,也有不少代表作,但她一直被喜剧这个赛道所限制,之前几次尝试突破都未能成功。然而,在姜文的《你行!你上!》中,她在“暗房湿发戏”中展现了充满“荷尔蒙女性魅力”的一面,连她的老公都称赞姜文拍出了12分的马丽。女性角色中的辛芷蕾饰演的红衣造型女老师,也成为了“全片最美记忆点”。这说明姜文不仅擅长拍摄硬朗的故事基调,对于女性美的发掘也十分在行。因此,那些批判《你行!你上!》弱化女性角色的评论实在让人感到疑惑。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戏量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角色是否出圈、是否有记忆点才是关键。
其他明星配角如葛优、雷佳音、胡歌、于和伟等在片中的表现也都非常和谐松弛。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大家走进电影院去观看,去感受姜文独特的电影魅力,去领略这些演员们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