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悬疑片是符合观众的观影逻辑的,基本上,只要能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能让一部悬疑片出彩。观众的兴趣是需要引导的,而这种引导本身并不能完全的替代观众,最好是能让观众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个悬疑片要是能让观众们感觉不虚此行,那么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创作者并不多。
今天推荐《房客》,本片的有意思之处并不在于影片本身地悬疑属性,而在于本片的创作者是希区柯克。这个在悬疑片领域叱咤了几十年的创作者,他在本片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却很有限,原因在于本片是一部无声片。
大家可能习惯了希区柯克的有声片,一旦进入到最初的无声电影领域,希区柯克也是无力回天。《房客》讲述的是伦敦街头惊现连环凶杀案,受害者无一例外都是金发女郎。而警察对此束手无策。某一天,伦敦的一家小旅馆迎来了一个新房客,新房客吸引了旅馆老夫妻的女儿注意,他们的女儿恰好是一个金发女郎,且男友是一个警察。新房客开始时候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然而某一天夜里,当新房客鬼鬼祟祟的出去之后,第二天便又一起凶杀案发生了。
小旅馆的老夫妻感觉到很恐惧,而他们的女儿的男友也感到不妙,一方面自己的女友被别人抢走是让人不悦的,另一方面,这个鬼鬼祟祟的新房客,他的种种行为也在标榜着他就是杀人凶手,于是,一场逮捕便开始了,然而这场逮捕渐渐的变得不可收拾起来。
《房客》如果没人告诉你这是希区柯克的作品,想必很多人并不会觉察出来本片与一般的无声电影有太多的区别。这充分说明了即便是希区柯克这样的悬疑大师,在面对无声电影的时候也是捉襟见肘的。当然,这有失偏颇,希区柯克早年在英国的时候并没有取得太多的成就,而转战美国之后,便开创出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类型。而本片上映年代还属于希区柯克的积累时代,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像之后那样游刃有余的,更何况本片还是无声片。
而正如上文所言,悬疑片想要吸引观众,自然需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片一定程度上也是做到了,而片尾处的结局,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尝试也挺好,这就是本片的闪光点。
观众们的情绪一开始便被这个怪异的房客吸引了,他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这个怪房客很有可能就是伦敦街头连环凶杀案的真凶。于是,影片层层递进,而旅馆老板的女儿的警察男友,无疑给这个怀疑增加了很多肯定的成分,他从搜查开始到发现所有的证据之后,这种怀疑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这个时候,观众们仿佛松了一口气,一切俨然要走向结束,然而结尾处的处理让这一切合理的推论又被推翻了。观众们再一次要面临一个结局,那就是冤枉好人。本片在这个时候迎来了第一次反转。
好的悬疑片擅用反转,好的反转也能帮助悬疑片进行某种升华。本片的第一次反转之后,观众们注意力被分散了,既然房客不是凶手,既然真正的凶手被抓,而民众们在遭遇到房客之后愤怒的情绪无法表达,这活脱脱一场乌合之众的样板戏。影片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种高潮。但悬疑片就是悬疑片,反转再一次出现了,那就是结尾处的房客的牙刷。
这个时候就要说这个开放式结局了,如果这个牙刷没有任何的意义,那么它的出现代表着什么?如果这个牙刷有所指,那么它的出现是不是预示着连环谋杀案并没有彻底结束。因为警察再搜查房客的住处的时候,找到的所有证据都是指向房客的,然而影片没有对于这些进行进一步解释。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来希区柯克的早期影片并没有像之后那样成熟,电影的很多谜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然后就匆匆的结束了。虽然影片给观众们一定的引导,让观众们抽丝剥茧的找到了既定的真相,然而不论是影片结局处的留悬念,还是影片中间部分房客的种种令人怀疑的行迹,这些都没有很好的自圆其说,可见,好的悬疑片并不简单。
而今,越来越多的丰富的电影技术工具使得影片本身技术上的区隔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抹平,然而悬疑片并不是完全依赖技术上的进步就能拍好的。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拍不好的依然拍不好,拍好的悬疑片,创作者依赖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拍摄逻辑,这一点并没有本质变化。这也充分说明了,能力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反之,悬疑片就没问题。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