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已经完结,回头再看这部剧,虽然热度颇高,但问题和漏洞也不在少数,特别是结局,显得有些仓促甚至不合常理。例如,王华山既然决定逃跑,为什么不悄无声息地离开,而是偏偏要毒死万海,搞得那么大动静?再者,监狱的护士为何要冒着可能被判十几年牢的风险,去帮王华山换掉万海的药?这些细节不仅让人疑惑,更使得剧情显得不够严谨。
除了这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外,这类剧集常常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与官场实际操作相悖。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不仅《狂飙》,就连《县委大院》这种相对严谨的剧集也有类似问题。《以法之名》也不例外,以下是几点典型的例子:
首先,海东省检察院的高层领导设置就显得有些不合常规。剧中只出现了两位领导——副部级检察长张放和检委会专职委员兼十一部主任孙向群。孙专委是副厅级,虽然算是院领导,但排名始终在副检察长之后,且看上去并不是班子成员。作为一部以检察官为主的反腐扫黑剧,省检察院的领导层过于单薄,尤其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案件,成立专案组时,组长的职务通常会由副检察长来担任。而在剧中,孙专委担任组长显然有些规格偏低。更不合常理的是,孙专委似乎只是在挂名,真正主持工作的反而是两位副组长——郑雅萍和洪亮,直到案子结束,孙专委也没再露面。
不仅仅是省检察院,东平市的高层也是如此。剧中出现的市领导同样不多,市委书记兼市长王建宁,和市政法委书记兰景茗是唯一的两位领导。如此重大的案件,市委常委会居然没有讨论?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关于孙飞的职务安排,剧集也有不小的逻辑问题。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孙飞是平山开发区分局的局长,但后来发现他只是副局长。按照常理,他的工作报告应该先汇报给分局局长,或者至少是市局分管副局长,但孙飞每次出事,都直接找市局局长许言午,显然不符合现实。即使分局局长空缺,孙飞也不应该每次遇到问题都找市局一把手,这种情况在真实的官场中并不常见。
接着是剧中对官场称呼的处理也颇为尴尬。许言午是东平市公安局局长,而剧中他竟然称孙飞为“孙局”。在现实中,市局长许言午是副部级的领导,而孙飞不过是分局的副局长,两者地位差距较大,许言午称呼孙飞为“孙局”实在不合常理。正常情况下,许言午应该称呼孙飞为“孙飞”或者“孙副局”,而不是以局长身份来称呼下属。
此外,关于法院的出席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的第一次庭审上,张文菁当庭喊冤,引发了巨大反响,东平市政法委书记兰景茗随即召开了政法联席会议,公检法三家都参加了。可是,法院方面来的是刑一庭庭长温琴,而不是法院的一把手院长,或者至少应该有副院长来坐镇。温琴作为中层干部,不应该代表整个法院来处理如此重大的案件。即便她是主审法官,也应该有副院长陪同。
关于矿难事故的处理也显得不够真实。剧中,17名矿工在矿难中被困,但市一把手市委书记兼市长王建宁却亲自前来,而开发区方面的领导只有一个副主任柳韵前来。正常情况下,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和主任都会赶来,尤其是涉及到如此严重的安全事故。剧中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不合逻辑。
最后是张放与严立诚的职务关系,剧中两人有过一场工作汇报的场景,虽然两人同为副部级,但按照常规,张放作为省检察院的检察长,在与严立诚汇报时,应该是在沙发上坐下谈,而不是如同下属向上级汇报般坐在办公桌对面。这样的设定,明显没有遵循官场中的礼节和逻辑。
这些官场上的细节问题其实让剧集显得不够真实,尤其是体制内的观众,看到这些错误时,可能会忍不住摇头。尤其是许言午喊孙飞为“孙局”这一细节,简直让人哭笑不得。编剧如果能多了解一些真实的官场操作,或许这部剧会更加耐人寻味,也能更贴近观众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