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武侠片中,提到“功夫女将”,观众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通过特效打造出来的角色,要么是飞檐走壁靠绿幕,要么打戏全是替身代劳。然而,大家或许没想到,上世纪曾经有一群女演员,她们的“功夫”早已深植于骨血中,她们不只是那些“花瓶”般的花拳绣腿,更是那些敢于真刀真枪拼搏的“硬核女侠”。
01
**元秋**
提到元秋,很多人都会想到她在《功夫》里饰演的包租婆,叼着烟、叉着腰、咒骂街头的那股“凶神恶煞”劲儿。但鲜有人知道,年轻时的她可是京剧武旦出身。元秋自小就跟随戏班练武,翻跟斗、打旋子简直是家常便饭。进入电影圈后,她从未依赖特技来偷懒,凡事亲力亲为,吊威亚就吊,亲自上阵就上阵。《功夫》中,她为演好“狮吼功”,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坛子前练习,那声嘶力竭的喊声既哑又狠,完美诠释了市井泼妇的狠劲。
02
**杨紫琼**
被誉为“功夫女王”,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杨紫琼,真正的功夫深藏在每一块淤青里。早年在拍摄《007之黑日危机》时,她为了饰演“邦德女郎”,专门学习了三个月的格斗和骑马技术,结果在沙漠追车戏中被甩出车外,肋骨断了两根;拍《卧虎藏龙》时,她在竹林中吊威亚,绳索磨破了她的手腕,血浸透了戏服。杨紫琼的厉害不在于招式多么花哨,而是在她那种“死磕”的劲头,她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女演员的功夫,是用命堆出来的。
03
**黄秋燕**
黄秋燕的名字总与李连杰相伴。两人年轻时在北京什刹海体校同学,一练长拳,一练刀术。那时的训练,真是苦得没人能想象:冬天练踢腿,裤腿上结满了冰碴;夏天练翻跟斗,背部晒得脱皮。黄秋燕从不喊累,而是默默承受,她和李连杰合作的《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里的打戏,全都是真功夫。每一脚踢出,脚面绷得笔直,每一翻跟斗落地都稳得像钉在地上。后来的她选择相夫教子,虽未再大红大紫,但她那份硬功夫,始终铭刻在影迷心中。
04
**张蓝心**
张蓝心的功夫全在她的腿上。曾是国家跆拳道队员的她,能够把腿抬到头顶,劈叉时地面似乎都要裂开。拍《十二生肖》时,她为演“腿功高手”,每天苦练倒立行走,最后导致胳膊上磨出老茧;而在《绝地逃亡》中,和成龙的对打戏份更是让她“吃尽苦头”:威亚拉住她时,她被撞到墙上,肿起了大包。张蓝心常说:“女性的柔美与力量并不冲突,我既能把腿踢过头顶,也能穿裙子化淡妆。”
05
**周小飞**
周小飞的功夫中藏着一股侠气。身为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她擅长剑术和枪术,长剑舞动时,虎虎生风。拍《唐人街探案》时,周小飞饰演的“越南拳王”阿香,全程亲自上阵与刘昊然对打,扫堂腿几乎把对方绊倒;与托尼·贾的对战也是真刀真枪,连托尼都称她“够硬”。私下里,她经营武术馆,免费教小朋友练拳,“功夫不该只是电影里的虚构,应该传承给下一代。”
06
**胡慧中**
上世纪70年代,胡慧中可是台湾最著名的“打女”。在《霸王花》和《霸王花2》中,她与成家班的兄弟们对打,拳脚之间丝毫不逊色。那时拍打戏没有如今的安全保护措施,她曾因被木棍砸中手腕而肿胀,也曾因为椅子砸中背部而淤青,但从未有过喊停。后来她转型为演妈妈角色,许多人已忘记她的“打星”身份。直到去年她在《妈妈!》中客串,演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时,那股柔情比她当年的拳脚更让人动容。
07
**王智**
提到王智,观众首先会想到她在《夏洛特烦恼》中的清纯形象,但她背后藏着的,却是一身硬功夫。从小在武馆长大的她,6岁开始学武,12岁便获得省级武术冠军。拍《西虹市首富》时,王智饰演的“财务总监”夏竹,所有打戏都是自己亲自上阵,甚至在与沈腾的打戏中,她自愿不用威亚,摔得更真实;而在《新乌龙院》中,她与郝劭文的对手戏中,一个扫堂腿把对方逗得笑了,自己却悄悄揉着脚踝。
08
**惠红英**
惠红英是香港武行圈的“老大姐”,无论是《霸王花》里的阿萍,还是《东邪西毒》中的盲女,她的打戏永远不含糊。拍《A计划》时,她和成龙、洪金宝在船上对打,木桨砸到她嘴角流血,但她仍然坚持完成;在《快餐车》拍摄时,她与元彪、成龙在巴塞罗那的街头对打,打得那么真实,路人甚至报警以为是打架。如今已年过六十的惠红英,依旧在教徒弟练拳。
这些女星,虽背景各异,年纪不同,但她们的共同点却十分显著:她们的功夫是真正经过苦练的底气,她们的侠骨柔肠则是她们最真实的本性。在这个特效可以制造“飞天女侠”的时代,她们的打戏或许不那么“炫酷”,但绝对真实;在如今流量至上的娱乐圈,她们的名字或许不够响亮,但她们的“硬气”却永远刻在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