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和暑期档一直是各大电影争夺的重点,今年依旧如火如荼。各大大片齐聚一堂,争奇斗艳,热闹非凡。而陈思诚也没有错过这个“黄金档期”,带着他的电影《恶意》高调亮相,试图复制《消失的她》的奇迹。本来以为能在暑期档的票房大战中分得一杯羹,结果却被狠狠“打脸”,票房和口碑双双“扑街”,直接成了笑话。
《恶意》在7月5日上映,带着“人性深渊”和“高能反转”的悬疑标签,预告片里张小斐崩溃的眼神、梅婷绝望的怒吼,再加上黄轩神秘的笑容,让观众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仿佛陈思诚准备再次“大招”来袭。然而,电影一上映,观众的期待很快就被狠狠打破。首日票房仅2000多万,相比同期上映的《侏罗纪世界》,差距堪称巨大。上映四天才刚过六千万,豆瓣评分6.3,6天票房才1.5亿,这对于打着“陈思诚制造”旗号的电影来说,真的是一个惨败。
回顾《消失的她》当年上映时的火爆,票房轻松突破35亿,也让陈思诚的导演地位再攀高峰。当时大家都认为《恶意》会继承前作的辉煌,但没想到成了一个“大型翻车现场”。虽然演员阵容强大,张小斐和梅婷等人都不容小觑,但好电影的关键并不是演员,而是剧本。《恶意》的剧情围绕一起医院双人坠楼案展开,记者叶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种种疑点,最终揭开了一连串复杂的关系和社会话题。然而,陈思诚显然想讲的东西太多,最后反而让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没讲清楚。
说到剧情,电影一开始的设定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医院坠楼案神秘莫测,观众急于知道到底谁才是凶手。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漏洞百出,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可言。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叶攀手下的小编竟然能偷拍警察办案,而且最后竟然神奇地“逃脱”了,这完全脱离了现实,简直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更有意思的是,记者竟然能拿着非法录音随便发布到网上,闹得舆论轰动,警方和网信部门全程“消失”,在现实中哪家自媒体敢这么做,早就被“请去喝茶”了。
而且人物塑造也极为失败。张小斐拼命想摆脱“李焕英”的标签,这次终于得到机会挑战反派角色,结果剧本不给力,黑化毫无铺垫,简直像是被编剧“强行转化”。她的角色情绪转变生硬,观众看得十分尴尬。梅婷饰演的丧女母亲本该成为演技的亮点,然而她的角色动机前后矛盾,最后被写成了一个只会哭喊的工具人,演技完全被浪费掉。
仔细分析,这次《恶意》的翻车,其实是陈思诚太过依赖自己一贯的“成功套路”。从他的其他作品来看,陈思诚几乎每部电影都遵循相同的“模板”,特别是“强反转”和“社会议题”这种套路。例如,《消失的她》能够大获成功,正是因为它精准触碰了东南亚杀妻案的社会情绪,再加上多次反转,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然而,这种套路用多了,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恶意》打着反思网络暴力的旗号,实际上却让观众感觉自己被糊弄了。电影的宣传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五重反转”,结果破案的关键全靠记者“开金手指”,警察几乎就是在“打酱油”。
电影里还充满了“算法茧房”之类的文青词汇,强行说教,很多观众根本看不懂。大家期待的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不是一个难懂的剧情。更让人不满的是,电影疑似借鉴了“武汉跳楼妈妈”事件,虽然以“网络暴力”作为切入点,但却刻意改编,竟然将原型职业从普通工人硬生生改成了酒吧女,并加上豹纹衣服等元素刻意丑化原型人物。这种做法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打着反思网络暴力的旗号,却在暗地里制造新的暴力,这种操作让人无法接受。
总结来说,陈思诚的导演生涯,可以用“成也唐探,败也唐探”来形容。从2015年《唐人街探案》的横空出世,到2025年《唐探1900》大破27亿票房,唐探系列的成功让陈思诚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但除了唐探系列外,陈思诚的其他作品大多无法立足,像《外太空的莫扎特》和《解密》等作品,口碑扑街,票房失利。即便是《误杀》系列,虽然首部电影尚可,但续集口碑崩塌。而《消失的她》虽然火爆,但也被批评为“贩卖焦虑,制造男女对立”。
这次《恶意》翻车之后,不禁让人怀疑陈思诚是否真的“江郎才尽”了。导演应该把更多心思放在打磨剧本、讲好故事上,而不是一味依赖套路来吸引观众。否则,再大的名气、再强的演员阵容,也难以拯救电影的口碑。
那么,对于《恶意》的翻车,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