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侏罗纪世界:重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愉悦的观影体验之后,本以为《超人》能延续这种期待,结果却如预期般,让人跌入了好莱坞电影的衰退模式中。
打斗场面虽然气氛热烈,台下的观众却已经进入了昏昏欲睡的状态。特效依旧是那套老生常谈的模式,主题也显得陈旧乏味,像是编剧找不到新意,重复着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整部影片,连最小的孩子都能预测到它将要如何发展,剧情像极了被翻来覆去讲了多次的车轱辘话。山崩地裂、飞天遁地的场面一浪接一浪,甚至几乎成了老年观众的噩梦——托马斯全旋不知多少遍了。
美国的政治与经济困局仍然折射在电影中,电影中的角色们虽然假装强大,一边发动战争,一边拯救世界,这种桥段还真的能够顺利上演吗?带着对詹姆斯·古恩的信任和一些“先知”影评的推崇,我对这部2025年的《超人》抱着微弱的希望。没想到,这部影片的叙事主题竟然带有强烈的50年代复古感,直接让人怀疑它还停留在那个年代。
影片中的反派角色——莱克斯·卢瑟,设定为一位巨富商人,掌控着卢瑟集团,集结了一批超人类和先进科研团队,与超人展开对抗。卢瑟并非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策士,他还试图通过发动塞尔维亚边境的战争,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超人和他的伙伴——小氪显然不会轻易让卢瑟得逞,于是展开了打钢铁人(克隆版超人)、战斗怪兽、挑战工程师(安吉拉·斯皮卡)等一系列激烈对抗,最终还得为地球拉上一道“口袋宇宙”的拉链,真是辛苦了!
除了这场“斗智斗勇”的对决,影片的另一层核心在于超人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他在聆听氪星亲生父母忠告的同时,也开始接受地球人类养父母的温情和对普通生活的渴望。其实,这两个主题几乎是所有超级英雄电影的标准配置。
与漫威宇宙(MCU)一贯的“正能量”相对,DC宇宙(DCU)则显得更加阴沉和深邃。比如《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因其令人过目难忘的反派魅力,还单独为其开辟了系列电影。尽管DCU深入人性且富有哲理,但往往好评多于票房,这使得它在票房上屡屡被漫威超越。DC的探索虽然深刻,但并未带来足够的市场回响,影迷们更多是在网上反复观看,而不是到影院支持。种种原因,DC宇宙几乎陷入解体的边缘,加之其美学理念的分歧和内部纷争,使得DC与漫威的竞争越发艰难。
因此,詹姆斯·古恩在这部《超人》中的策略明显是跟随漫威的阳光路线,力图让这部影片更为亲民。然而,最终的结果又是一部“老生常谈”的主流叙事,没有惊喜也没有深入探讨,观众只能在热闹的打斗场面中找到几分浅显的价值观传递。
至于影片的画面,特效自然不差,仍然维持着好莱坞的高水准。毕竟,作为超英电影的熟手,古恩掌握着最顶尖的制作技术。打斗场面自然炫目,影片一开场便是超人被砸进雪地,昏迷中苏醒,随即被超狗小氪带入隐秘的基地继续展开战斗。接下来的战斗更是不断升级,超人与克隆超人、氪星怪兽、工程师、终极人(Ultraman)等展开一系列激烈对抗,还得与卢瑟一较高下,修复地球的裂缝——这无疑是对当今社会割裂问题的隐喻。
空中、深海、熔岩、冰川等五光十色的场景都应有尽有,炫酷的画面和特效无处不在,各种飞行器、激光、摧毁镜头一应俱全。超人被砸向地面时毫发无损,地砖碎片飞溅,处处都是大坑。尤其是“口袋宇宙”制造的巨大裂缝,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并没有通过一个持续有效的悬念或者主线连接起来,导致它们显得零散而缺乏整体感。换句话说,电影中的特效更多像是从过去的特效库中随便拿出来展示一番。
视觉效果讲究精致,而不是堆砌特效。如果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奇观能够打动观众,那或许《无极》或者《封神传奇》就该成为电影的代表作。但那些影片往往空洞无物,空有表象,背离了电影美学的本质。
除了特效,影片的对话部分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超人身为报社记者,他的傻乎乎女友露易丝·莱恩认为超人哥总是自我访谈,显得过于呆滞,因此主动要求采访超人。在这个长达二十分钟的访谈环节里,他们围绕上一次的失败和是否要为拯救人命而不顾一切展开了争执。观众们不禁质疑:我们花了近百元冲进IMAX厅,结果却是在看一对情侣在屋里吵架?!
而后,影片为了表达老套的主题,采用了无聊的对话方式。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依旧如此明显,甚至没有任何立场的转变。超人永远是那个率真质朴的英雄,而卢瑟领导的反派阵营始终如一地邪恶。超人始终坚持着拯救地球的使命,女友则希望他能更加圆滑,不要显得那么直白。
最终,电影的问题在于:它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内容。对于影迷来说,这部影片更像是一次对DC宇宙的“重启”,但古恩的选择似乎只是加剧了DCU的口碑崩塌。或许,古恩真的是MCU派来的卧底吧?这么一部拉垮的作品居然还敢重启DCU,难道是在让全球影迷见识一场最大的笑话?
如果这个任务真的完成了,也许我们应该为古恩鼓掌。希望他能在“超英界的余则成”之路上有所突破,再买一张影票,支持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