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当新一季的《主持人大赛》定档消息一出,舆论再度翻起对往届选手的讨论。有人凭借着比赛中的机会,一跃成为行业新星;也有人在经历过风光后,未能把握机遇,渐渐被淡忘。这档被誉为“主持人黄埔军校”的大赛,培养出的每一位选手都独具特色,有些渐露锋芒,有些依然在不断探索自我。
2025年,23岁的张舒越以央视春晚主会场主持人身份惊艳亮相,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主会场主持人。这位从《主持人大赛》脱颖而出的主持人,早在高中便开始主持校广播站,凭借全国第一的成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她身高177cm,外形端庄,优雅气质自带“大青衣”的韵味。在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前一年,她在《主持人大赛》上的流畅即兴评论和情感表达,已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春晚这一舞台让她的端庄台风和稳定发挥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与展现,如今,她已在文化类节目中深耕细作,在《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等节目中大放异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
与张舒越的端庄不同,2023年登上央视春晚的王嘉宁则以其亲切、接地气的主持风格,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她通过《主持人大赛》被选拔并签约央视,逐渐脱离了传统春晚的“播音腔”。她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怀揣主持梦想的她在安徽广电的主持人大赛中获得第四名,进入主持行业。随后,她又在苏州广电主持人大赛中夺冠,成功进入苏州电视台主持《苏州新闻》《新闻夜班车》等民生节目。2016年,王嘉宁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并以新闻类银奖的好成绩获得广泛关注。在总决赛中,她通过“熊与猎人”的寓言故事,将生态保护议题升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流畅的即兴演讲和扎实的素材积累,赢得了评委刘欣的高度评价。签约央视后,她接过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以理性稳重的风格,将法律的温度传递给观众。之后,她又主持了《开学第一课》《中国梦·祖国颂》等大型国家级晚会,逐步确立了自己多元化的主持形象。
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选手是尹颂,他的主持之路可以说是一步步扎实前行。大三时,尹颂便凭借《都市星主播》大赛的优异成绩签约江西电视台,开始了自己在主持行业的打拼。七年的主持经验积累,终于在2017年使他成为《江西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此时,他以深情的主持风格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在《主持人大赛》的自我展示环节,他将革命历史与现代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井冈山的星空”主题,深情讲述历史的传承与理想的力量,那一句“那片星空下,有先辈的理想,也有我们的仰望”更是让许多人动容。两度登上春晚的尹颂,以亲和力十足的笑容和阳光般的外形,成为了央视春晚的标志性面孔之一,随之也提升了自己在文化类节目的影响力,逐渐成为央视文艺类节目的主力。
当然,不是每一位选手的职业发展都一帆风顺。邹韵作为《主持人大赛》新闻类冠军,曾是CGTN的记者,拥有丰富的国际新闻报道经验。在比赛中,她展现了精准捕捉新闻本质的能力,尤其是在讲述国际新闻时,她总能从全球语境出发,传递中国声音。赛后,她签约央视,成为《环球视线》和《24小时》的新闻主播,凭借双语主持能力,结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味,赢得了广泛认可。
与邹韵一样,田靖华也是一位通过《主持人大赛》崭露头角的新闻类主持人。在《广东早晨》和《广东新闻联播》等节目中,他凭借稳健的主持风格和扎实的叙事能力,成为了新闻类主持的典型代表。签约央视后,他成为了中文国际频道的核心主持人,并在《环球直击》《中国舆论场》等节目中,展现了卓越的信息梳理和表达能力,逐步稳固了自己在央视的地位。
而有些主持人则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道路。崔爽,云南卫视《云南新闻联播》的资深女主播,凭借留学背景和双语主持优势,加入了《主持人大赛》,并通过优异表现进入央视,成为《环球视线》《中国新闻》的主持人。她在比赛中的独特风格和对新闻纪实的运用,使她的主持风格在央视的多档文化类节目中大放异彩。
然而,尽管《主持人大赛》为许多人打开了央视的大门,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前行。杨旭,2023年的比赛冠军,在夺冠后被分配到央视综艺频道主持《文化十分》这一15分钟的文化节目,然而他的主持风格偏向稳重、学术化,未能很好地契合综艺频道对年轻化、娱乐化的需求。这使得他在央视的发展面临了一定的瓶颈,晋升困难,仍需突破自我。
还有蔡紫,赛后选择拒绝与央视签约,成为自由主持人。尽管她在多个平台活跃,但因缺乏稳定的高曝光节目,职业发展显得有些摇摆不定。与尹颂的成功转型不同,蔡紫未能找到突破口,她的主持生涯也因此未能像一些同届选手那样顺风顺水。
《主持人大赛》虽是明星选手的摇篮,但并非每一位选手都能顺利走到巅峰。在这条主持人的道路上,有些人通过比赛一飞冲天,而更多人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稳扎稳打,逐渐磨练出自己的功力。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真正的高手,不是永远站在巅峰,而是在每一个台阶上都能走出自己的节奏。”每一位主持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场充满变数的长跑,重要的是在每个转角处都敢于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