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一期(4),心情有点复杂。先前,我看过《喜单2》第一期的(2)和(3)集,感觉相当震撼,甚至一度觉得《喜单2》比《脱友2》更胜一筹。不过,说实话,这话我得收回。
为什么呢?因为这次看的《喜单2》第一期(4),整体质量明显下滑,内容拖沓冗长,看得我几乎昏昏欲睡。更让我无奈的是,节目剪辑依旧没见好转,时长过长、内容分配失衡,这直接影响了观感体验。
说回本期的亮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Norah再次登上线上单口喜剧的舞台。五年前,她参加线上脱口秀时,因李诞一句“给人太大压迫感”的点评而饱受争议,在线上发展并不顺利。这次回归,我倒觉得Norah表现得有些“不自信”,完全没有昔日那种“强势压迫感”,反倒像是个普通打工人,在领导面前表演才艺。
第二,杨蒙恩的回归令人眼前一亮。他选择没有去隔壁《脱友2》,而是回到了《喜单2》,这也让本期节目多了一份看点。
第三,璎宁的吐槽则聚焦在童年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对“围裙妈妈”的“软性剥削”上。显然,她抨击的远不止动画中的角色,更是在暗指现实生活中男性的某种态度,大家可自行对号入座。
闲话不多,简单聊聊几位演员的表现:
月明是个挺特别的存在。在一众“骂男友”的单口演员中,她却敢“夸男友”,用反差制造笑点:男友像女友,女友像男友,想表达的就是女性和男性都该打破刻板印象。这个角度挺新鲜。
陈述的风格则非常松弛,段子慵懒随意。他吐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展示悲伤情绪、看短视频解说就算看过电影等现象。切入点不错,但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
小佳这次让我意外地“叛变”了。之前他总是拿自身残疾开玩笑,但这次他似乎回归了老套路,依然聚焦自嘲。去年在隔壁节目中他进步明显,尝试了更多话题,但这次初登场《喜单2》后,还是走了安全路线。希望未来他能继续突破,不被自嘲框住。
回到Norah,李诞的评价似乎对她影响颇深。线上表演中,她既没表现出俱乐部主理人那种强势,也不像创业女性那样自信,反倒像普通职场人那样紧张拘谨。其实“压迫感”又怎样呢?做自己被嫌弃,还不如不委屈自己去“演别人”。
夏夏状态明显不佳,紧张焦虑溢于言表。或许线下表现不错,线上就难以发挥。她的段子切入点太窄且偏激,比如结婚后改口叫男友母亲“妈妈”的难受感,显得有些矫情,不想叫就别叫嘛。
杨蒙恩则完全火力全开,吐槽犀利,每个段落都环环相扣,设计合理。他的话题针对观众“爽点”,自嘲、行业吐槽样样俱全,情绪饱满,极易点燃现场气氛。夏夏若能向他学习,必定获益良多。
璎宁的表演技巧娴熟,层层递进,从留学、做饭的苦累,到对“围裙妈妈”的剥削批评,再到对男性的整体吐槽,逻辑紧凑。只是我对她结尾的批判有保留:围裙妈妈辛苦毋庸置疑,但小头爸爸真的毫无贡献吗?这其中其实涉及家庭分工问题。再说,诸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现代解读时都带着戏谑意味,不至于扣帽子。更何况原作作者郑春华是女性,话题复杂,容易引发争议。在《喜单2》这种舞台上,性别议题讲得太多,有些让人审美疲劳。
以上,就是我这次看完《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一期(4)后的些许感想。我是桃花岛浪人,纯属闲聊,大家就当茶余饭后谈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