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在这片浮躁的娱乐圈中,沉溺于热闹与喧嚣,却忽略了那些曾经深深打动我们心灵的瞬间。最近,姜文新片《你行!》的演员名单刚一挂上热搜,评论区便如火山喷发般炸开了锅。阵容不差,但当“雷佳音”三个字跳入眼帘时,数百条留言几乎同时涌现,内容简直一致:“怎么又是他?”这届观众,似乎已经对雷佳音的“熟悉面孔”产生了些许倦怠。
作为一名看过雷佳音十多年作品的观众,我心中更为明了,他曾经如何带给我们惊艳的表现。记得2017年,《我的前半生》中,雷佳音饰演的陈俊生,那份既懦弱又不甘心的窝里横,演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特别是菜市场讨价还价时,那一抹梗着脖子的神情,至今我还能记得大妈们在小区超市旁议论:“这前夫哥,比我家那口子还真实。”又在《人世间》中,他饰演的周秉昆更是让人难忘。在雪地里啃冻梨的镜头,那微微皱起的眉头、眼角的细纹里藏着东北人特有的憨直与坚韧,实实在在地带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那一天,他拿下白玉兰奖,朋友圈几乎被他的领奖词刷屏。
然而,近两年的屏幕前,雷佳音似乎迷失了自己。无论是《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还是《酱园弄·悬案》里的薛至武,他的形象总是给人一种“驼背、皱眉、苦笑”的印象。每个角色似乎都带着同样的情绪,甚至有次我陪妈妈一起看他的新剧,刚播三分钟,老太太就已经不耐烦了:“这不还是周秉昆那股子憋屈劲儿吗?就是换了身官服。”更让人惊讶的是,统计显示,雷佳音这三年接了整整23部戏,平均每45天就杀青一部。比快递小哥还要高效。但剧组内部的朋友也无奈地表示,他甚至在拍夜戏时,都不用再背词,助理举着提词板,他一扫便顺利接上,“反正表情都差不多。”
这时,央媒的一篇文章让人深思。那句“雷佳音,怎么老是你”,听起来像是一种玩笑话,实际上却切中了行业的痛点。演员并非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然而资本的压力让许多演员成了永不停歇的陀螺。雷佳音团队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要“抓住市场红利”,然而观众的耐心早已在这份红利的磨砺中消耗殆尽。最近,雷佳音的新电影路透再度曝光,他依旧是那副“驼背、皱眉、苦笑”的模样,评论区有人戏谑:“下次直接戴个‘雷佳音同款表情包’头套,省得化妆。”
然而,与雷佳音相对的张译,似乎给我们展示了另一条生动的演艺之路。他在《士兵突击》中的史今班长,退伍时那泪如雨下的场景,至今让我不敢再看第二遍。那一刻,感觉他不仅仅是在表演,而是将一个军人的情感深深地剖析给观众看。在《鸡毛飞上天》中,他扮演的陈江河,蹲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啃馒头,眼神中的精光仿佛能照亮整个摊位,深刻展现了市井中的精明与韧劲。然而,2023年之后,张译似乎也被复制化的魔咒所笼罩。在《狂飙》中,安欣低头皱眉,《他是谁》里的卫国平也是低头皱眉,连《以法之名》里的洪亮,都说话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声音。我表妹是警察,她看《三大队》时笑着说:“我们队哪有天天皱眉办案的?累了也会蹲路边吃冰棍。”
好在,张译自己终于停了下来。记得在华表奖后台,有记者问他接戏的标准时,他挠着头说:“得停下来喘口气。”说这话时,眼中的红血丝比奖杯还要亮。他后来自愿推掉了三部警匪片,跑到云南山区待了半个月,跟着老猎人学认草药。这份清醒与自省,实在难能可贵。再看他在《满江红》中的何立,那阴笑的扇子下藏着的是人物的复杂性,几乎让人认不出曾经的安欣。那一刻,张译才真正展现了作为演员的深度与广度——他不仅能沉浸泥土,也能飞跃云端。
观众并非真的对他们产生了反感,而是害怕优秀的演员在流量的裹挟下,沦为“熟面孔的机器”。曾几何时,雷佳音的“周秉昆”,张译的“史今”成为了无数观众的精神支柱。但当这些角色变成模板,当演技成为套路,那些曾经深刻的情感,也就开始变得淡然。就像巷口那家包子铺,天天吃、顿顿吃,哪怕肉馅再香,吃久了也会腻。
演员最怕的,就是“透支”。陈道明当年拍完《康熙王朝》后,足足休息了三年;李雪健老师接戏前,总会问:“这个角色能让我学到什么?”真正长青的演员,都懂得“少即是多”的道理。雷佳音还有六部戏待播,张译在山里认草药的照片也刚被网友拍到——这条路摆在他们面前,观众心里清楚无比。
其实,我们并不是希望看到“消失的演员”,而是期待他们能带来“会喘气的表演”。当雷佳音能从“驼背皱眉”的局限中走出来,当张译的下一个角色让我们认不出“安欣”的影子,那才是我们真正渴望看到的。而每一位曾打动过我们的演员,能走得更远,始终是我们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