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陈述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电影艺术家。身披光环的他本应享受事业的巅峰时刻,然而仅仅一年后,他便突然去世。陈述去世后,他的家族和继承问题却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原配的子女与续弦妻子为了争夺遗产展开了漫长且公开的官司,甚至在媒体上互相指责,使得这位刚刚去世的艺术家不得安宁,成了众人笑谈的话题。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陈述出生于贫困家庭,早在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便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年仅15岁的陈述便辍学投身社会,寻找工作来养家糊口。然而,当时的法律明确规定不得雇佣童工,陈述多次尝试,却始终未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最后,他不得不向多家餐馆求职,最终在一家餐馆找到了一份晚班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拼搏,他终于进入了上海印书馆工作。在那里,陈述不仅努力工作,还趁着空闲时间自学高中语文和英语,经过几年的自学,陈述决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
1939年,陈述考上了上海邮政管理局,并且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努力向上发展。他积极参加了多个中青年剧团的演出,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演戏。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陈述决定辞去邮政局的工作,投身文华影片公司,成为了一名特约演员,并最终成为专业的演员。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从社会中汲取的经验和不懈努力,陈述用自己的坚韧不拔证明了自己,逐步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1952年,他参与了许多电影的演出,其中包括《斩断魔爪》。在这部电影中,陈述饰演了一位外籍神父,他需要用流利的英语完成复杂的台词,这对他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他早已通过自学英语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影中的英语大段台词全是原声演绎,不需要配音,这在当时非常罕见,也为陈述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1954年,陈述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他参演了经典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在这部电影中,陈述饰演了一位反派角色,这个角色是一位情报社长,虽然看似冷酷无情,但却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陈述成功地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展现其狡诈狠毒的一面时,令人不禁感到愤怒和憎恨。正是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他获得了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
随着事业的稳步发展,陈述也迎来了自己的一段幸福婚姻。他认识了陆维华,两人在工作中结缘,一同演绎过许多精彩的角色。结婚后,陆维华为他生育了四个孩子,虽然陈述的事业越来越忙碌,但他始终心存感激,提起妻子时,眼中总带着柔情与怀念。即便在退休后,陈述的经济情况也并不宽裕,他仍然会接一些戏来维持家庭的生计。
1989年,陈述退休后,虽然领取了退休金,但因为生活开销巨大,家庭状况依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他和伙伴们决定去新疆演出相声。然而,在演出结束后,主办方拒绝支付原本约定的酬劳,并且直接将他们遗忘在了新疆。由于身上并没有带足够的现金,他们只能在困境中求助。最终,他们得知附近有一个军区歌舞团,便前去寻找工作。在这里,陈述结识了一个年轻姑娘李波,双方谈得非常愉快,李波与陈述也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91年,陈述的妻子因胆囊炎去世,陈述顿时感到孤独与无助。就在这个时候,李波也刚与丈夫离婚,来到上海寻找工作。两人因为早已认识,因此频繁联络。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述与李波产生了感情,决定结婚。尽管陈述的孩子们对此婚姻强烈反对,认为李波不过是看中了父亲的财富和上海户口,但陈述依然坚持与李波结为连理。这个婚姻虽然仅持续了五年,但却成为了陈述晚年生活的重要篇章。
2001年,陈述因劳累过度患上脑梗,住进了医院。手术所需的高昂费用让他的孩子们感到捉襟见肘,李波则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借钱,以期挽救陈述的生命。幸运的是,外界有不少热心人士得知陈述的困境后,纷纷捐款,最终为陈述筹齐了手术费用。手术顺利完成后,陈述康复出院,但李波依然需要辛勤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甚至一天要做三份工作。
然而,命运并未给陈述更多时间,2006年,他因病去世。遗留下来的唯一财产是一处房产,而这也成了他儿女与李波争夺的焦点。最终,李波无奈将房产卖掉,并赔偿了十万元给原配子女,才平息了这场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