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荃见韦小宝情绪时而愉悦,时而又显露出悲伤,始终未能走出师父去世的阴影,心里十分挂念,便想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来安慰他。于是她开口说道:“你看那个郑家二公子,心肠坏得很,明明想抢咱们的大船,表面上却还装得无辜。小宝,放心吧,你这三百八十万两的债,他是怎么也赖不掉的。” 韦小宝淡淡地回应道:“我早就料到,他绝对不会主动还钱的。”
当初,逼迫郑克爽欠下三百八十万两的债,韦小宝本意并非为了索回这些钱,而是纯粹为了给自己和师父陈近南出一口恶气。毕竟,他曾发誓过,不会亲手杀了郑克爽。按照书中的描述,韦小宝当时根本没打算把这笔债当回事,然而,等到回到京城,郑克爽竟然老老实实地偿还了近三百万两,丝毫没有任何赖账的迹象。这让韦小宝不禁怀疑,郑家二公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讲信用了?
康熙收复台湾之后,郑克爽作为战败者被迫成为了京城的“人质”,虽然他被封为一等公爵,但这实质上不过是一个空头爵位,没有丝毫实际权力。多隆曾在答应替韦小宝收回银子时信誓旦旦地表示,像郑克爽这种既没有权利也没有势力的空有名号的公爵,最容易被欺负。而且,朝廷内外对皇帝的猜疑让他们处于时时提防的状态,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的位置。
韦小宝之所以选让多隆带领御前侍卫和骁骑营的将领们去讨债,除了是为了弥补自己曾刺伤多隆的过失,还有他深知御前侍卫背后的强大背景。记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派出十名御前侍卫前往西北大营协助年羹尧的工作,结果这些初出茅庐的侍卫却与年羹尧的亲兵发生冲突,年羹尧审问他们时根本没有把这些侍卫放在眼里,其中一位侍卫更是大胆宣称,自己的母亲是和硕二十三公主——如今的皇帝的亲妹妹,这样的身份背景可见,能成为御前侍卫的人,背后多是权贵之家。
更何况,这些御前侍卫平日里自恃身份高贵,习惯了耀武扬威。如今,他们又能借着替韦小宝讨债的机会,去威慑郑克爽这样一个空有爵位的公爵,岂有不奋勇向前之理?面对这群如狼似虎的御前侍卫,郑克爽本就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自然选择乖乖交钱以求免灾。
这笔巨额债务源自郑克爽杀害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之事,当时,韦小宝在极度愤怒之下逼迫郑克爽写下欠条。陈近南以“平生不见陈近南,变成英雄也枉然”的声名,在江湖上具有极高威望,郑克爽自然不敢承认自己亲自下手。若承认,那不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更会让天地会的弟兄们誓死复仇。事实上,连一个与天地会毫无关系的小人物茅十八,都曾为了替陈近南报仇刺杀韦小宝,可见天地会的力量绝非小觑。
所以,当韦小宝派多隆带着欠条去收债时,郑克爽不仅没有抵赖,反而痛快承认了这笔巨债。他清楚,韦小宝能让御前侍卫前来讨债,意味着自己根本无力逃避。而且现在韦小宝已经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哪怕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是罪大恶极,照样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到京城继续做公爵。因此,如果自己试图赖账,韦小宝完全可以借着皇帝的权威来做掉自己。而郑克爽深知,若自己再生任何幺蛾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在皇帝面前,一句“给我处理”足以让他覆灭。
如果郑家依然驻守在台湾,郑克爽或许还能利用一些关系逃避这笔债务,但如今身在京城,哪敢再作恶?他只能自认倒霉,默默交钱了事,怪只能怪自己当初做事太过鲁莽,最终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