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这部剧的严肃程度令人瞩目,部分情节至今让人心生畏惧,不禁感到难以直视。万海、张文菁与乔振兴几位角色的无助与绝望真实而深切,让人深刻体会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甚至连反击的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在这黑白颠倒的世界中,难道东平真的就没有法律可言吗?
那封匿名举报信显得尤为重要,信中明确指出乔振兴的死因是他杀,这一事实不容置疑。然而,对于保护伞的猜测却不免流于误判。现已知晓,这封举报信是出自乔振兴生前好友之手,并且乔振兴对万海案件的疑点早已默默记录,最终通过朋友转交给洪亮,留下了大量关键证据。
保护伞的存在并不局限于东平这个城市,其背后更有省级势力在操纵。张放无疑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观众对此无需担忧。他向严书记汇报了匿名信,预警东平政法系统内部可能存在严重问题,严书记指示必须将十一处纳入工作组,展开深入调查。
兰景茗这个角色极为复杂。从她的职位来看,若她真正想有所作为,手段自是不在话下。当孙飞在发现乔振兴尸体后,向公安局的许言午局长提出希望案子交给分局办理的请求,声称想要抓住机会。然而,许言午却以不符合程序为由予以拒绝,认为之前的万海案件已然给了孙飞,难道这还不足以让他立功吗?
就在此时,兰景茗打电话给许言午,暗示市局要将乔振兴的案子交给孙飞,不再交由市局的刑侦部门。这一安排让人不禁思索,内部绝对有蹊跷之处,情势显得扑朔迷离。
在众多反派中,谢鸿飞的暴露显得尤为显眼。他的行径再明确不过。乔振兴始终认为证据链存在缺陷,这无疑让李人骏倍感挫败,因为他渴望尽快完成万海案,以取得功绩并获得政治上的晋升。
对李人骏的描写值得深思,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检察官身份,更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检察官。理论上来说,他的理想比他与乔振兴个人的追求更为宏大。如果假设李人骏与犯罪无关,那么他的问题便在于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因而放任自己糊涂办案,以求快速结案并顺利转正。
在乔振兴的阻挠下,万海案几乎无法公诉。在这一关键时刻,乔振兴被撤换,张文菁也随之被解除职务,取而代之的是谢鸿飞和辩护律师程子健,案件的发展似乎迅速走向顺利,万海也最终认罪。若细究其中的推动力量,兰景茗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后续的剧情中,谢鸿飞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最初的突破口。观众在追剧时直面窒息的紧张感,难以自拔,这种扣人心弦的情节紧紧抓住了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