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在上映后,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口碑也让人失望得摇头叹息。作为曾经执导过多部经典影片的陈可辛,这部作品成为了他评价最低的一部,经过数年精心筹备的巨作,最终却黯然失色,这让人十分困惑,甚至难以理解。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部汇聚了知名导演、大型制作团队、重量级影后及众多流量明星的电影,最终会落得如此田地?直到我听到王晶的分析,才豁然开朗。
“既要又要”
这位导演直言不讳地指出,陈可辛在多年来的创作中,希望既能赢得奖项,又能实现票房成功,因此他常常在这两者之间陷入左右为难。
这一简单明了的话语,恰如其分地解释了《酱园弄》的情节为何让观众感到风格混淆:影片时而试图营造诡异的氛围,时而又着力表现“女性觉醒”的主题,最后却又强行附加商业价值的考量。既希冀有商业片的刺激感,又渴望具备文艺片的深度,最终却未能真实地实现兼容并蓄,反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王晶的言辞犀利,没有多少人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这样的观点。谈到“流量的堆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拥有众多大牌演员能够为影片提供保护,但其实一两个好的演员已经足够。演员多,并不代表剧情必然精彩,最重要的还是角色的契合度。这或许也是杨幂的角色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原因。并不是说赵丽颖或章子怡的演技逊色,而是因为她们的气质与角色并不相符。没有表现出新旧时代交替之下,女性文化人“西林”的内涵,而她们的形象与故事中平凡、卑微的詹周氏相去甚远,未能完美地传达出那种因无奈杀夫而产生的绝望与恐慌。而其他一些流量明星的角色,似乎更显得多余。
除了这些,王晶还说了一句让我深感共鸣的话,他强调,无论是电视剧、短剧还是电影,最根本的目标是取悦观众,与观众产生情感共振。看惯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名导演们,常常给观众“上课”,甚至嘲讽观众的“欣赏能力”,听到王晶的话不禁让我感到一阵心酸,原来,这就是被尊重的感觉。
王晶的这番话,给所有导演敲响了警钟:
第一,制作电影时,不能贪求太多。
第二,观众的需求始终是首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