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曾多次想不开,56岁白发满头

“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曾多次想不开,56岁白发满头

前言

说起央视男主持人,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撒贝宁、也不是康辉,而是那个有点瘦、戴副眼镜、说话永远慢条斯理但句句带劲的白岩松。

白岩松,曾经是多少家庭的新闻启蒙,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扇窗。

可这样一位被称为“央视一哥”的人物,在56岁时,白发满头,瘦得让人心疼,不止一次被爆出身患抑郁,甚至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一直待在央视终老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居幕后,只偶尔现身。

很多人都在问:他怎么了?他为什么离开了央视?

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新闻人

白岩松出生在1968年的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个很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早早离世家里一下陷入困顿。

那时候,家里没煤油灯,他只能趁着天光赶紧写作业,冬天手指冻得握不住铅笔,却咬着牙坚持下来,为了节省纸张,他把《新华字典》翻来覆去背得滚瓜烂熟。

他后来考上了大学,是他们旗里第一个大学生。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书时,因为口音问题经常被笑话,但他每天早起含石头练普通话,还背着砖头矫正体态,就是靠这种狠劲儿,他把自己硬生生打造成了一个能上镜、敢发声的主持人。

进入央视后,他的事业也并没有一帆风顺,一开始他只是《中国广播报》的小编辑,排版、改错字、干杂活儿,没人觉得他能成气候。

但老天就是喜欢肯下笨功夫的人,直到1993年央视筹备《东方时空》,他被推荐过去,一开麦就成了时代的声音,白岩松从来不是靠段子、靠综艺出圈的。

他的魅力,在于能用最温柔的方式说出最刺耳的真话他主持《新闻1+1》,评论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扶贫政策,他每一次出镜发出的声音都掷地有声。

特别是在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用极具穿透力的语言传达出震后的悲恸与希望,那时很多人说:“白岩松是我们不在现场的眼睛。”

他有个外号叫“国家段子手”不是因为他爱讲笑话,而是他的评论经常“一语成谶”,让人哭着听完还能笑出声。

他解说奥运会,用诗意和讽刺交织,把严肃体育变成全民狂欢;他讲政策,用最接地气的话分析最复杂的事。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有失控的时候2025年,他在一个青年对话节目《对白》中,有大学生问“现在社会太卷,我们该怎么办”。

白岩松回了一句:“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随便找,一点压力都没有,喜欢的女孩一追求就同意?不会吧?”

这话一出,瞬间冲上热搜很多网友炸了,骂他“何不食肉糜”“脱离群众”“人设崩塌”,说实话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也一时愣住了。

这还是那个能替老百姓发声的白岩松吗?可后来,我听了完整版才发现,他并不是在讽刺年轻人,而是在反问:生活确实难,但我们不能只等着天降好处。

风波过后,白岩松没急着解释他消失了一段时间。

后来他在书里坦白,这段时间他抑郁发作得特别厉害,晚上几乎睡不着,每晚只能睡三小时,体重从八十公斤掉到五十多,最严重时甚至三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但他撑下来了。

靠的是读书,他说看《曾国藩全书》的时候,有句话突然让他想通了:“花未全开,月未圆。”完美的东西不长久,人生就是得接受一地鸡毛,也得能咽下委屈和误解。

留在央视,是选择,不是凑合

很多人都劝他:“你这么有影响力,去互联网平台啊,收入高,自由度大,还能组团队,想说啥说啥。”他想过,也动过心。

但最后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的话:“我去哪儿都叫白岩松,但在央视,我说一句话的分量,可能更重一点。”这话听起来有些宿命感,但作为观众的我能理解他的意思。

央视虽然有体制,有规矩,但也正因为它是“央视”,你说出的话能上得了台面,传得更远。

他留在那里,不是因为不想走,而是觉得自己留下来还有用,他也承认央视的薪资不算高,很多同行去卫视、去短视频平台,收入涨了几倍。

他说自己也缺钱,但他不着急因为他的生活不需要很多钱,而且他相信:“我这一辈子有挣钱的能力,不急在这一时。”

说得多实在啊。这年头,能这么坦然面对金钱诱惑的人不多了。

2023年以后,白岩松逐步淡出荧幕,他不再主持常规节目,只偶尔在《新闻1+1》的特别策划里出现。

他的短视频节目《白说世界杯》《白说两会》倒是引起不少关注,风格一如既往:冷静、克制、却很锋利。

他不是被赶走的,也不是退出江湖,他说自己是“半退休”每天看书、跑步、写稿子,偶尔出个镜,说点话。

他给自己的定位不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愿意继续说话的人”。

白岩松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人说央视的人是官腔,我觉得官腔有时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有没有真话。我愿意用官腔的形式说真话,也不愿用自由的口气讲假话。”

就是这句话,让我彻底理解了他留下又离开的原因。

他曾经是这个体制里最锋利的那把刀,但时间久了,刀也会钝,或者说他不愿再用那么锋利的方式去解剖这个世界,他宁愿慢下来,用更温和的方式留下一些余音。

结语

说到底,白岩松离开的不只是央视,更是一种时代的结束他是旧媒体最理想主义的一批人,是“新闻让世界变好一点”这个信仰最执着的守望者。

他选择不走高薪路线,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评论锋芒,不讨好任何立场。他也有迷茫,也会想不开,也为一句话焦虑失眠,但他最后用行动告诉我们:

做新闻这件事,不是为热度,不是为流量,是为良知所以当他慢慢退下来的时候,观众虽然不舍,但更多的是敬意,就算离开了央视,观众想起央视主持人第一时间还会想到他名字的存在。

他是白岩松,一个真正用一生诠释新闻理想的人。

猜你喜欢

知名装修公司突然停业 创始人疑坠亡 引发行业震动(装修公司前10名)

华南地区知名整装公司“靓家居”突然宣布停业,引起广泛关注。7月18日,一份《停业通知》在网上流传,称因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公司长期亏损,现已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自即日起停止经营,并请各债权人进行债权核对、确认工作,公司将积极配合破产清算

知名装修公司突然停业 创始人疑坠亡 引发行业震动(装修公司前10名)

解码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更新中的数字技术破圈

数字孪生:可以建立一个城市的“虚拟副本”,在上面做各种试验,比如:如果我在老城区加一条地铁线,会不会影响老建筑的结构?它不再是城市规划师的“工具”,而是变成了城市本身的“语言”。 它不再是科技圈的“自嗨”…

解码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更新中的数字技术破圈

偶遇何猷君一家,奚梦瑶婆婆逛街同框,高情商尽显风采,四太腿长不输媳妇(偶遇何猷君一句话概括)

上周日,在香港的街头,奚梦瑶让她的婆婆——四太梁安琪,走在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小细节,远比手握奢华铂金包更能体现她作为豪门媳妇的智慧与修养。 在豪门媳妇中,最忌讳的便是攀附权贵,而奚梦瑶则把她的阔太生活打造成了一…

偶遇何猷君一家,奚梦瑶婆婆逛街同框,高情商尽显风采,四太腿长不输媳妇(偶遇何猷君一句话概括)

沉寂近20年,被前女友蓝盈莹“嫌弃”的曹骏,如今37岁终于翻身了(沉寂了十年)

在毕业后的五年里,他陆续在一些电视剧中饰演了一些小配角。 在节目上,曹骏出色的完成了《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一角的演绎。2018年,在曹骏参加《我就是演员》的时候,蓝盈莹还特意录制VCR给他加油。 而曹骏除了…

沉寂近20年,被前女友蓝盈莹“嫌弃”的曹骏,如今37岁终于翻身了(沉寂了十年)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

逐际动力持续推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销售、具身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及IDS生态平台建设,此次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逐际动力旗下双足机器人TRON 1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