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我便感受到《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对女性演员的偏见,尽管她们的表演内容丰富、辛辣、幽默,话题引人入胜,但似乎总是难以获得高分。第一阶段的表现尚可,但当节目进入第二阶段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当她们与《脱友》的资深选手同场竞技时,问题更为明显,比如王大刀与徐志胜的对决,成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节目组的安排,或许观众的口味,也许两者都有原因,李梦杰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平淡。她从几年前的一个司机故事讲到自己去年参加节目未能取得好成绩的回顾。如果仅看前半部分,整个表演显得单调无趣,后半段的补充才稍微让段子完整些,但整体缺乏新意,缺少深度与趣味性。特别是她的“要灯”行为让人有些不适。给三盏灯实在是过多,毕竟脱友的一盏灯代表10票,而笑友团的灯理应更理性,而非单纯的同情票。
邱月的表演则稍微好一点。她回顾自己作为“超女”时期的经历,虽然讲得很生动,但不如第一期关于滑雪的段子那般引人发笑。笑点较少,但结尾的低调收尾倒是还可以。虽然整体并不搞笑,但她的表演比李梦杰的要完整一些。
孟川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水准,尽管没有第一场那么出色。他的两段受骗经历给观众带来了一些笑点。第一段讲的是兵马俑主题酒店的经历,突然联想起五哈的事情,让人忍俊不禁;第二段则讲述了他如何被游戏装备骗局所坑,报警后找回物品的故事。几个小笑点效果不错,其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是,他因为回小区时间和妆发问题,被保安误以为是从事特殊职业。更有趣的是,在报警录口供时,保安居然说:“终于落网了。”还有他提到“黑暗森林法则”的时候,竟然把“反诈”与打窝结合,给段子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和价值。
Echo这一场的表演依然犀利,她不再讲原生家庭的话题,而是大肆讨论社会现象,挑战了观众的心理底线。她一半讲的是“大哥们”在公共场合裤子穿得太低,另一半则谈及女性月经的种种困扰。尽管今年脱口秀舞台上这些话题似乎有些超标,但Echo依旧独树一帜,敢于挑战观众的舒适区。她有一段关于月经的笑点,称女性花在月经上的钱不小,甚至包括了洗衣液。她戏谑道:“洗衣液是用来干嘛的?那是我们痛经时喝的,所以月经才是蓝色的。”这段话让鲁豫差点笑喷出来。虽然这类话题可能令一些观众不适应,但Echo的表演毫不保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大刀的表演延续了她无厘头的风格,但这一场的内容比上次更加打动人心。她讲述了19岁时遭遇变态老头的经历,那时的她害怕得无法言语,而如今回想起,假设如果再遇到,她会如何应对。这段经历显然在她心里留有深刻印象,但她以一种“神经”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没有让观众感到沉重。她表达的情感非常到位,尤其是她在段尾的两段假设:第一是她设想如果回到19岁,她会冲着那位老头开枪并跳舞,还会大喊:“The show must go on。”第二段是她设想十年后,老头已经死了,她会去他的坟前跳舞并说:“还看吗?”这些细节让人感同身受,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历过类似情形的女性,虽然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再在意,但回想起那时的恶心感却依旧无法释怀。
徐志胜的表演则显得平淡无奇,他讲述了脱口秀演员回家过年的故事,虽然故事老套、段子单调,几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依然勉强获得了三盏灯。相较之下,王大刀的表现明显要更为精彩,我实在不理解为何她会输给徐志胜。
小块则带来了一个关于中年男性长鼻毛的段子,尽管生动刻画了中年男士的自信形象,但笑点寥寥无几,甚至试图“绑架”女观众投票,这让我很不喜欢。幸运的是,他选了一个更弱的对手,最终才勉强获得了认可。
韩大狗的选题没有问题,减肥零食、男性护肤品等话题贴近生活,且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体验。然而,整个段子的文本依然显得过于普通,缺乏亮点和新意,笑点也没有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孙书恒的表演非常细致,他对生活的观察颇有独到之处。他讨论中年人油腻的问题,并将代谢不良与年龄焦虑相结合,提出一些非常有共鸣的观点。比如,他调侃不会开后备箱和车门的问题,言简意赅却又真实。此外,他提到电动车晕车问题时,居然用“年纪到了”来作回应,这个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充满智慧。孙书恒的表演越来越成熟,前后段子的衔接也更加自然,已经成了脱口秀舞台上的一股清流。
张骏的主题是美食,讲述了好吃的东西总会传播出去,而西湖醋鱼似乎成了“受害者”。他的段子充满了荒谬感和幽默感,其中将“濒危美食”和“旺铺招租”放在一起的比喻令人捧腹。虽然每一段他讲的并不都让我笑出声,但他坚持要做“反炸”脱口秀的态度,让我十分欣赏。这个舞台不应只有“炸”的段子,正如他所说,“营养均衡”才是脱口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