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最近又火了,但这次可不是因为好评或获奖,而是因为大家联合呼吁他:“别再叹气了!”在影视论坛的一个投票中,问题是“你最希望哪个演员休息半年?”而雷佳音竟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个人选。
谁能想到,观众对雷佳音的厌烦来得这么突然,而且如此猛烈!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我的前半生》之后。早在这部剧之前,雷佳音的角色都充满了各自的特色。比如,在《黄金大劫案》中他饰演了一个身世贫寒的小混混;《绣春刀2》里是那个情深意重的裴纶;《长安十二时辰》里则是那个聪明、刚毅的张小敬……(尽管后两部是《前半生》之后的作品,但大体上可以归类为那个阶段的表现)
但自从《我的前半生》后,雷佳音的形象就定型了,“WNF”标签一贴上去,他的角色开始大同小异。《人世间》里的周秉昆,《第二十条》中的韩明,再到《长安的荔枝》里那个屡遭压迫的小人物李善德,尽管每个角色的名字和背景都不同,但雷佳音那微微驼背、紧锁眉头和欲言又止的嘴角,几乎成了他演绎的固定模板。
有了“WNF”的标记后,雷佳音的表演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变成了流水线式的表演。角色单一,表演模式固定,再加上他频繁的曝光,许多网友统计了一下:过去三年,他的作品密集得让人咋舌——7部电影、5部电视剧,几乎是每两个月就有新戏上线。
尤其是最近,刚看完他在《酱园弄》中的大脸,又回家看到《长安的荔枝》里那颗大头,简直像是《我的前半生》成了他的“成也它,败也它”!不过,雷佳音在中生代男演员里,实际上有着不少优势。
首先,他“好用”,这可是业内公认的。张艺谋曾对雷佳音赞不绝口,说他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行业操守,都是顶尖的。很多大导演在选演员时,能力当然重要,但能不能听话,能不能理解导演的意思,更是关键。雷佳音显然是个“好用”的演员,演技不差,也不会与导演发生冲突,这让他成为了导演们的心头好。
其次,他的业务能力也相当扎实。这么多作品,合作过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演技过关,人脉也不差。所以,雷佳音能在圈内站稳脚跟,当然是因为他演技好、敬业。
但正因为这两大优点,雷佳音反而“横行”娱乐圈,但他的最大问题却在于“漫无目的”地接戏。他自己也坦言,选剧本时没有太多考虑,“就是去接,有活儿就干”。他把自己比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样的心态,让他在选择角色时并不会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来做决策,而只是随波逐流。比如在接《酱园弄》时,他完全没看剧本,只是因为导演陈可辛和章子怡阵容强大,便直接答应了。而到了片场,他才发现自己扮演的角色既不讨喜,还要在脸上做痘坑。又比如《长安的荔枝》,剧本没写完就答应出演,只凭感觉觉得马伯庸的原著小说不错,却没想过李善德这个角色是否适合自己。
可以说,他的翻车不冤,观众的厌烦也不冤。其实,雷佳音的最大问题还是“懒”,懒得思考,懒得审视自己的未来方向。忙着拍戏,根本没时间去想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再加上频繁的曝光,他的表演变得越来越单一,观众也逐渐失去兴趣。毕竟,如果一个演员总是皱着眉头演那些“窝里横”的角色,谁看得久了不会烦呢?
这种困境不仅仅是雷佳音一人面临的,张译、王耀庆、沈腾等人也都有类似问题。但张译很聪明,拿了奖后便选择了适时休息,确保自己不会在观众心中“过度曝光”;王耀庆则在减少演霸总的同时,巧妙地在喜剧电影中做些客串;沈腾则更擅长在综艺节目中展示幽默,而不像雷佳音那样频繁出现在大银幕上。
其实,这次雷佳音的“塌房”未必是坏事,它让他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也许他会因此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毕竟他曾说过:“如果有天观众看我看烦了,我就回到群众中去。”或许,他可以重新找回最初的初心,回忆起自己在话剧舞台上沉淀的那五年,记起拍《黄金大劫案》时甘愿被陶虹扇四十耳光的决心,甚至为了水下镜头差点窒息的那份执着……
毕竟宁浩曾说过:“试戏太多,反而没戏拍。”当一个人达到巅峰,未必就能一劳永逸,也未必能永远成功。潮水总会褪去,真正牛的人,永远在与时俱进。希望雷佳音能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