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并不被认为是金庸的代表作,甚至有不少评论认为本书的主线剧情薄弱,除了杨过找寻姑姑和他与各类女子的情感纠葛,似乎没有更多的情节发展。然而,金庸却依旧成功地诠释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深意。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确实令人动容,虽然他们的故事始终无法达到圆满,即便是在阔别十六年后的重逢中,读者依旧为他们的相聚感到欣慰,但“圆满”二字却似乎始终悬而未决,因为“甄志丙事件”始终在心头难以释怀。
那么,这个“甄志丙”究竟是谁呢?其实,他是旧版中的“尹志平”。但无论叫什么名字,重要的并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所做的事。
此人破坏了小龙女的清誉,但令人疑惑的是,杨过为何对他毫无恨意,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
一、杨过的释怀
甄志丙对小龙女的所作所为,不必赘述,读过原著的人定会记得,这件事虽然令人心头痛,却在时光流转中成为无法抹去的伤疤。当杨过与小龙女在重阳宫与甄志丙有过交锋时,他们选择了宽容。
在那一刻,最能制裁甄志丙的,显然是小龙女。然而,龙儿却并未对其加以责难。原著中有云:“小龙女向他凝望片刻,见他道袍上鲜血淋漓,脸上全无血色,不由得万念俱灰,颤声道:‘过儿,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动弹不得,清白为此人玷污,纵然伤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别再难为他。总之,是我命苦。’她心中光风霁月,但觉事无不可对人言,虽在数百人之前,仍将自己的悲苦照实说了出来。”
小龙女的宽恕,虽令人意外,却并不难理解。毕竟,甄志丙在危急时刻为她挡下了金轮法王的致命一击,已经以行动赎回了自己的过错。此外,甄志丙也并非彻底冷血,他并未愿意投降蒙古,算是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良知。小龙女一向心地善良,虽然嘴硬心软,但她从未轻易杀人,这次也不例外。
杨过选择沉默,带着小龙女离开这片是非之地,不是因为他对甄志丙的宽容,而是因为他尊重小龙女的选择。他若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反而可能显得他过于在乎这件事,而小龙女都已不计较,杨过自然更不会主动挑起事端。
然而,真正对小龙女清誉造成巨大伤害的,实际上是另外三个人。
二、真正的恶人
虽然甄志丙对小龙女犯下大错,但小龙女的名誉并非仅仅被他一人所毁。实际上,细读原著,便能明白真相。
“甄志丙事件”之所以发生,不完全是他的武功高强,更因为欧阳锋的幕后推动。那老毒物心思歹毒,误以为小龙女要窃取他的武功,于是故意出手将她点穴定身。正是欧阳锋,才是这场风波的真正祸首,他的一生几乎无一件正事可言。
对于杨过来说,尽管他知道小龙女因欧阳锋而遭遇屈辱,甚至明知是欧阳锋将龙儿置于困境,但他依然视其为“义父”。即便欧阳锋已经死去,杨过也绝不会为了小龙女向他复仇,毕竟,他曾在欧阳锋的指引下成长,杨过心中的“义父”情结深重。哪怕心中有万分愤懑,他依然选择尊重过往的恩情,最终,他还带着小龙女祭拜欧阳锋。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位恶人便是赵志敬。这位表面上从未侵犯过小龙女,却在言语上极尽污蔑之能事。虽然他从未做出过越轨之举,但在小龙女与杨过练玉女心经时,赵志敬曾背后诋毁她。然而,最让人愤慨的是,在英雄大会上,赵志敬竟违背誓言,将小龙女的清誉置于风口浪尖。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道:“杨过那晚与小龙女在花丛中练玉女心经,为赵甄二人撞见,杨过曾迫赵志敬立誓,不得向第五人说起,哪知他今日竟在大庭广众之间大肆诬蔑。”赵志敬明知小龙女的名誉本应清白,却在众人面前污蔑她,几乎让她无法再辩解。这一恶行,比欧阳锋的阴谋更具毁灭性。杨过若非被小龙女拦下,定会在怒火中对赵志敬进行报复。然而,小龙女不愿让杨过承受“欺师灭祖”的污名,最终阻止了杨过的复仇。
最后是公孙止,这位伪君子以“救命恩人”自居,假意对小龙女表示关心,却在杨过离开后显露出真面目。他不仅以杨过解药威胁小龙女,还强迫她与他成婚。尽管小龙女曾一度动情,但她也知道,自己已在他人眼中丧失清白。
即便在绝情谷大战中,小龙女也坦言:“公孙先生,你于我有救命之恩,不料我反而害得你多受折磨,我……我心中好生歉疚。我不是来跟你拼命的。”她不希望杨过因自己的恩怨而与他决裂,最终选择了宽容。
比起“迷途知返”的甄志丙,欧阳锋、赵志敬与公孙止三人的恶行显然更为严重。然而,杨过并未为自己心爱的女子复仇,甚至连这些人都未曾杀死,显然,他心中的道德与情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复仇之念。金庸的安排,使得杨过的选择合乎情理,也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